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渗透日常生活,一种新型心理健康问题正引起关注——被称为"AI精神病"的现象。这种因AI聊天机器人互动引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思维扭曲、偏执或妄想信念,可能导致社交退缩、自我忽视和焦虑加剧。
Priory诊所顾问精神病学家兼Curb Health联合创始人David McLaughlan医生指出:"精神病是指个体脱离现实的状态,通常伴随幻觉(如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和妄想(坚信与客观证据相悖的信念)。虽然'AI精神病'并非正式诊断术语,但最近用于描述AI使用导致个体现实感知模糊的情况。"
McLaughlan医生强调,AI精神病的警示信号与其他精神病相似但带有数字特征。亲友可能注意到当事人过度沉迷聊天机器人、坚持AI直接与其沟通或控制其思维行为。其他危险信号包括:社交回避、自我照顾缺失、学业工作困难,以及异常焦虑、多疑或易怒。
未治疗的AI精神病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精神病会扭曲现实认知,比如有人可能误信AI操控其财务决策或人际关系,导致经济损失、社交孤立或家庭冲突。伴随的恐惧感和疲惫感可能进一步引发自我伤害或自杀风险。"
针对治疗方案,医生指出综合治疗效果显著:抗精神病药物可调节大脑多巴胺活性,减轻幻觉和妄想;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应对恐惧思维;家庭干预为亲属提供支持工具。同时建议保持基本健康习惯(睡眠/戒除烟酒/压力管理)以预防复发。
预防方面,医生强调建立数字边界的重要性:"限制聊天机器人使用时间,平衡线下活动。若出现AI操控妄想,须立即寻求专业帮助。早期干预能有效防止症状恶化,提高康复可能性。"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