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宁波55岁的贺师傅因为感冒低烧去小诊所输液,诊所给他用了左氧氟沙星、布洛芬和泰诺等药。两天后,感冒症状有所好转,可贺师傅的小便次数却减少到每天一次,尿量也极少。他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血肌酐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14倍,被确诊为尿毒症。医生指出,这是药物副作用引发的急性肾损伤。这一情况让大家开始关注药物滥用和输液治疗的风险。
揪心!感冒输液竟确诊尿毒症
贺师傅一开始只是普通的感冒低烧,觉得去小诊所输液好得快,便去诊所接受治疗。诊所为他使用多种药物进行输液。两天后,感冒症状有了一定缓解,身体却“亮红灯”了。他的小便次数从正常的一天多次锐减至每天仅一次,而且尿量极少。贺师傅吓坏了,赶忙前往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血肌酐水平远超正常上限14倍,最终确诊为尿毒症。
医生解释,像左氧氟沙星这类抗生素和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使用不当会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引发急性肾损伤,这才让贺师傅陷入如今的困境。
药物滥用和输液治疗,风险超乎想象
如今,药物滥用现象十分普遍。很多人有点小毛病,就选择输液治疗,觉得能快速缓解症状。然而,输液治疗潜藏着诸多风险。
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治疗方式,可能导致感染、过敏反应,还会加重肾脏负担。抗生素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使用不当会损害肾脏。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在脱水或已有肾脏疾病的情况下使用,也可能影响肾功能。有研究表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肾脏受损的几率会大幅增加。
避开药物滥用,这些建议超实用
- 对于感冒等轻微病症,通常无需输液治疗,优先考虑口服药物。比如普通感冒,多喝水、多休息,再配合口服一些缓解症状的药物,身体就能慢慢恢复。
- 选择医疗机构时,建议优先选正规医院或大型连锁诊所,这些地方医疗水平和监管更有保障,能降低药物滥用风险。
- 患者接受治疗前,要主动了解所用药物的成分和作用,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千万别自行决定用药方式和剂量。自行用药可能因不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守护肾脏健康,从生活点滴做起
肾脏就像身体的“过滤器”,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时刻保证我们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常见的肾脏健康问题有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病。急性肾损伤可能由药物副作用、感染等因素引起,慢性肾病则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
为预防这些问题,日常生活中要做到:
-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1500 - 2000毫升水。
- 饮食均衡,减少高盐、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肾脏问题。
贺师傅的遭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药物滥用和不当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健康问题。我们要科学合理用药、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降低风险,提高健康意识,关注肾脏健康,积极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