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奶茶消费提示,指出奶茶存在反式脂肪酸、食品添加剂超标和卫生隐患等问题。当下奶茶消费群体年轻化、高频化,部分奶茶店为降成本用奶精(植脂末)替代纯牛奶,某连锁品牌就因植脂末使用比例超标被处罚,引发公众对奶茶健康风险的关注。
反式脂肪酸:奶茶中的“健康炸弹”
反式脂肪酸对健康危害极大。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它会升高LDL(血液中“坏胆固醇”)、降低HDL(“好胆固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有研究表明,每日摄入2%热量的反式脂肪酸,可使冠心病风险增加23%。在代谢与肥胖方面,它会导致腹部内脏脂肪堆积,引发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动物实验中,反式脂肪酸干预组代谢指标明显恶化。对于生殖与发育,反式脂肪酸会干扰男性激素分泌,降低精子活力;还会通过胎盘和母乳影响胎儿神经发育,儿童期反式脂肪酸暴露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
奶茶里的反式脂肪酸从何而来?
原料替代是一大陷阱。纯牛奶营养健康,而植脂末成本低但含大量反式脂肪酸。一杯500ml中杯奶茶若用植脂末,可能带来0.5 - 1克反式脂肪酸,远超WHO建议的每日不超2克标准。奶茶中的添加剂也有协同危害,常见甜味剂如安赛蜜、色素如柠檬黄等,与反式脂肪酸在代谢中相互作用,会加剧肝脏负担。制作卫生也令人担忧,某地疾控中心监测显示,奶茶中大肠杆菌超标案例占比达12%,冰块储存温度不达标、水果切割工具交叉污染等操作漏洞是主因。
消费者与行业如何“双重防护”?
消费者可采用“三步筛查法”:一是查看配料表,有“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关键词的奶茶要谨慎;二是选择使用鲜奶的连锁品牌;三是单日奶茶摄入不超200ml(约小杯量)。行业方面,可进行透明化改革,强制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建立制作卫生操作规范,推广第三方检测认证制度。新加坡实施奶茶强制营养标识后,消费者选择更倾向健康奶茶。 奶茶消费要在便利与健康间平衡,反式脂肪酸危害不可逆。大家要学会读食品标签,商家担起健康责任,推动奶茶向低脂、无添加转型,别让一杯奶茶透支未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