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佛山市发布一则消息,牵动了众多市民的心——因基孔肯雅热疫情严峻,当地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这一消息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大家对该疫情的高度关注。截至响应启动时,全市累计病例已超6100例,顺德区更是占据了87%,达到5298例,而且单日新增病例还在持续攀升。Ⅲ级响应意味着疫情已对公共卫生构成较大威胁,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度恐慌,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全面了解下这一疫情。
疫情现状如何,对公共卫生影响几何?
- 病例数据与地区分布:佛山成了广东此次疫情的“重灾区”,周边像广州、深圳等11个城市也“未能幸免”,出现了病例,这说明病毒的传播范围在不断扩大。
- 症状与长期危害:基孔肯雅热主要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这些典型症状。特别要注意的是,30%-40%的患者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目前还没有针对这种病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支持性治疗缓解症状,所以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 传播途径与风险群体:这种病毒是通过伊蚊,像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那些户外活动频繁、居住环境潮湿或者积水多的居民感染风险比较高。大家在树荫、积水地这些蚊虫活跃的区域可得多留个心眼。
个人与家庭如何做好防控?
- 防蚊与灭蚊措施:
- 物理防护: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物,睡觉用蚊帐,家里装上纱窗,这样能减少皮肤暴露,降低被蚊子叮咬的几率。
- 环境治理:定期清理家中花盆、水桶、废旧容器里的积水,避免蚊虫在这些地方孳生。水养植物的水也要每周更换,储水容器记得加盖。
- 化学防护:可以选择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驱蚊剂,按照说明书使用。
- 健康监测与就医指导:要是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得赶紧去医院,并主动告诉医生蚊虫叮咬史或者疫区旅居史。治疗的时候千万别自己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因为可能会有出血风险,可以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 社区共治参与:积极参加社区的灭蚊行动,比如“爱国卫生运动”,配合清理公共区域的积水,大家一起努力,形成联防联控的良好氛围。
关于基孔肯雅热,你可能存在这些认知误区
- 病毒特性与传播机制: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病毒的唯一传播媒介,人类感染后不会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被感染的蚊子再去叮咬别人就会造成二次传播,所以防蚊很关键。
- 与登革热的区别:虽然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由伊蚊传播的,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基孔肯雅热以剧烈关节痛为特征,而登革热更易引发出血倾向,要准确区分还得通过实验室检测。
- 疫苗与治疗现状:目前全球都还没有获批的疫苗和特效药,所以我们只能通过防蚊来阻断传播链,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个人防护是关键,大家一定要严格做好防蚊措施,降低感染概率。虽然佛山启动了Ⅲ级响应,但这也说明疫情是可控的,不过我们还是要长期保持警惕。随着社区治理不断加强,公众健康意识逐步提高,相信疫情会逐步得到缓解。未来大家要多关注官方动态,积极配合疾控部门的监测和防控建议,一起守护我们的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