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流感季提前到来,且病毒类型突变,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权威监测数据,此次流感事件具有公共卫生紧迫性,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
流感季提前与病毒变异,公共卫生面临啥影响?
- 事件背景与数据解析:2025年10月,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明显上升。6日至12日,南方省份检测出539份流感病毒阳性标本,其中甲型H3N2占比87.6%,达472份。而2024年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1N1。H3N2与H1N1抗原差异显著,这使得交叉免疫效果减弱,人群普遍缺乏对H3N2的特异性免疫力。
- 全球同步性分析:不只是我国,全球多地都出现了流感提前的趋势。日本10月初就进入了流感季,比往年提前一个多月,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报告流感病例明显上升。这说明病毒传播具有国际性,防控需要全球协作。
- H3N2的致病性特点:和H1N1相比,H3N2致病性较强,对老年人威胁更大。H3N2流行期间,65岁以上人群住院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它还容易引发病毒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因为病毒会侵袭呼吸道上皮细胞,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得细菌更容易入侵,从而引发肺炎等疾病。
高危人群风险高,防护重点在哪?
- 高危群体分类与风险数据
-
老年人:65岁以上人群感染后风险较高,而且他们往往有基础病,感染H3N2后基础病叠加,风险更高。
- 儿童与孕妇: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容易感染。孕妇则因为呼吸系统负担加重,感染后容易引发并发症。
- 肥胖者与慢性病患者:肥胖者重症风险上升;合并多种基础病的患者重症风险增加。
-
- 个体化防护策略
-
针对老年人:优先接种疫苗,家庭成员也应接种,形成“保护圈”,减少将病毒传染给老人的风险。
- 针对慢性病患者:要规律用药,同时接种疫苗,两者协同作用,避免病情波动。
- 针对肥胖人群:建议控制体重来降低重症风险,但在急性感染期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
个人防护怎么做?科学应对有措施
- 疫苗接种的核心作用:建议6月龄以上无禁忌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2025年的三价/四价疫苗都覆盖了H3N2。最佳接种时间是9 - 11月,接种后2 - 4周起效,保护期为6 - 8个月。因为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变异,所以需要每年接种。
- 药物干预的黄金窗口期: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抗病毒药物要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目前H3N2毒株对这些药物敏感性良好。非重症患者不要盲目囤药,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 日常防护的实操指南
-
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用含酒精消毒剂洗手,能有效清除手上的病毒。
- 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它能有效阻隔飞沫,降低感染风险。
- 环境管理:每天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
-
科学认知流感,未来防控咋展望?
- 破除恐慌与谣言:要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流感会突发高热、肌肉酸痛等。医疗机构药物储备充足,防控体系也有应对能力,所以无需过度紧张。
- 未来风险与应对准备:冬季可能会出现流感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叠加传播的情况,大家要关注官方监测数据。世界卫生组织每年会预测毒株,然后更新疫苗株,这能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H3N2流感传播有其特点,我们要做好疫苗接种、早期用药、日常防护这三重防线。高危人群要主动寻求医疗指导。正如专家所说,我们要提高防护意识,而不是恐慌,用科学手段理性应对流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