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妈妈产后长高3厘米,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张熙2025-03-12 09:4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04字
广东佛山一位三胎妈妈在生完孩子后身高从175厘米增长到178厘米,医学专家解释成年后身高显著增长极为罕见,可能是孕期与产后特殊的生理变化造成的视觉长高现象。建议育龄女性关注骨骼健康,科学测量身高避免误差。
三胎妈妈身高增长孕期变化生理变化骨骼健康科学测量视觉长高测量误差脊柱舒展骨密度核心肌群训练内分泌疾病产后钙摄入健康管理肢端肥大症
三胎妈妈产后长高3厘米,背后真相究竟是什么?

近日,广东佛山一位女子在生完三胎后身高从175厘米增长到178厘米,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广泛关注。据其丈夫透露,他们23岁结婚时,妻子身高就是175厘米,神奇的是每生一胎就长高1厘米,如今妻子比他高出了7厘米,丈夫在采访时还对此现象进行了调侃。然而医学专家结合最新研究表明,成年后身高显著增长极为罕见,孕期与产后特殊的生理变化或许只是造成了所谓的“视觉长高”现象。

三胎妈妈“长高”事件大揭秘

这位来自广东佛山的女子,23岁结婚时身高为175厘米。婚后她接连生下三胎,每生一胎身高就增加1厘米,如今身高达到了178厘米。其丈夫在接受采访时幽默调侃,说现在妻子比自己高出不少,家庭地位都好像“拔高”了。可医学专家指出,成年后身高显著增长是非常罕见的情况,一般人成年后骨骼停止生长,身高也就基本固定了。专家推测,可能是孕期与产后特殊的生理变化让这位女子有了身高增长的错觉。

剖析“长高”背后的真相

  • 脊柱舒展效应:孕期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腰椎前凸会平均增加3 - 5cm,这会让身体看起来更挺拔。产后骨盆复位和椎间盘含水量恢复,大约能恢复1 - 2cm。而且如果原本有含胸驼背的体态,在产后进行调整后,视觉上能增高2 - 3cm。
  • 测量误差陷阱:身高在一天中是有波动的,早晚身高差异能达到1.5cm,这是因为椎间盘受压不同。要是测量工具不准确,比如家用卷尺误差可达±2cm,还有穿鞋和赤脚测量的差异,运动鞋底厚3 - 5cm,这些都会影响测量结果。
  • 骨密度变化:孕期钙流失可能引发骨质疏松,这不但不会让人长高,反而会导致身高缩短。哺乳期结束后的骨密度恢复,也只是补偿性恢复,并没有增高的效果。
  • 罕见病可能性:有一种罕见病叫肢端肥大症,是生长激素异常导致的,患者还会伴随面容改变。还有马凡综合征,这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需要专业诊断才能确定。

科学测量身高避免误差

科学测量身高有三个黄金标准:

  1. 测量时间:最好选择早晨起床后,这时候椎间盘充分舒展,测量的身高最准确。
  2. 测量工具:要用专业身高尺,它的误差≤0.1cm,能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
  3. 测量姿势:要赤足、挺胸、脚跟并拢,身体三点贴墙,这样才能测量出真实的身高。

遵循这些标准非常重要,能避免因测量误差造成的误解。

给育龄女性的贴心健康建议

  1. 产后注重钙摄入:产后女性每日需要摄入1000 - 1200mg的钙,可以多吃牛奶、豆腐等富含钙的食物,保证骨骼健康。
  2. 坚持核心肌群训练:坚持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像瑜伽、普拉提等,能保护脊柱稳定性,预防脊柱相关疾病。
  3. 及时就诊排查疾病:如果出现异常身高变化,一定要及时就诊,排查内分泌疾病。同时,定期体检也很重要,能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
  4. 关注骨骼健康:生育本身不会促进身高增长,大家应关注产后骨骼健康,而不是单纯追求身高变化。

该女子的案例虽罕见,但提醒我们关注孕期和产后身体变化,用科学方法和合理健康管理维护身体健康。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行动起来!从生活点滴呵护你的骨骼健康!行动起来!从生活点滴呵护你的骨骼健康!
  • 撞树健身看似养生,背后隐藏哪些健康危机?撞树健身看似养生,背后隐藏哪些健康危机?
  • 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
  • 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
  • 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
  • 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
  •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
  • 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
  • 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
  • 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
  • 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
  • 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
  • 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
  • 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
  • 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
  • 癌症骨转移的五大征兆,早发现早治疗癌症骨转移的五大征兆,早发现早治疗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