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一项重要决议——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第5/4号决定对〈关于汞的水俣公约〉附件A和附件B的修正》。这意味着中国正式加入全球逐步淘汰含汞牙科材料的行动,计划在2034年前全面停止汞合金补牙材料的使用。从含汞体温计到补牙材料,中国正在一步步推进绿色医疗转型,这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口腔健康,更与全球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150国联手淘汰含汞补牙材料,背后的全球共识是什么?
2025年11月,《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缔约方大会在日内瓦闭幕,包括中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达成共识:2034年前彻底退出含汞牙科材料的临床应用。这一决定并非突然,而是基于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全球健康共识。
- WHO的科学警告:世界卫生组织将汞列为“对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的十大化学物质之一”,明确指出长期暴露于汞会损害神经系统、肾脏功能和免疫系统。即使是牙科汞合金,其释放的汞蒸气也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尤其对孕妇和儿童危害更大。
- 中国履约的持续进展:中国自2016年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以来,已逐步推进含汞产品的淘汰工作。比如国家药监局宣布,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此次淘汰含汞补牙材料是履约的又一重要步骤。
- 多领域的汞污染防控:本次大会还通过多项补充措施,包括2025年起全面禁止化妆品中使用汞、限制小型金矿开采中的汞使用,以及设定含汞废弃物浓度阈值为15毫克/千克,形成了多领域的汞污染防控网络。
补牙材料升级,普通居民要注意这三点变化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政策对自己的实际影响。记者走访多家牙科诊所发现,目前树脂类、陶瓷类无汞材料已成为主流选择,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成本和效果存在疑虑。
- 替代材料的选择更丰富:现在牙科诊所提供的无汞材料主要有树脂和陶瓷两种。树脂材料价格适中,美观度高,适合前牙修复;陶瓷材料耐用性强,生物相容性好,适合后牙修复。北京某牙科诊所医生告诉记者:“近两年来,选择树脂补牙的患者占比从30%上升到70%,大家对材料安全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 成本变化有补贴缓解:汞合金补牙的价格通常在200-300元/颗,而树脂材料价格在300-600元/颗。不过,多地医保已将树脂材料纳入报销范围,比如上海的医保报销比例可达70%,个人仅需支付90-180元。部分地区还推出了环保材料补贴,比如广州对使用无汞材料补牙的儿童给予50元/颗的补贴。
- 敏感人群受重点保护:政策特别强调对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的保护。专家建议,孕妇和6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汞材料补牙,选择树脂或陶瓷材料。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主任表示:“儿童的神经系统仍在发育,汞暴露的风险更高,无汞材料是更安全的选择。”
淘汰含汞材料,为何是医疗和环保的双赢?
淘汰含汞补牙材料不仅是保护个人健康的举措,更是医疗改革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体现。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汞污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而牙科汞合金是汞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 环保层面:减少汞进入环境: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牙科汞合金使用量约350吨,其中约10%会通过牙科诊所的废水排入环境,最终进入河流和海洋。汞在水体中会转化为甲基汞,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比如鱼类体内的甲基汞含量可能是水中的数万倍,人食用后会积累在体内。
- 医疗层面:推动绿色医疗转型:中国近年来持续推进绿色医疗改革,从淘汰含汞体温计到补牙材料,逐步减少医疗领域的汞使用。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绿色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淘汰含汞材料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 全球层面:展现中国责任担当: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治理,此次批准修正案体现了中国在推动全球汞污染防控中的行动力。这与中国的“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政策方向一致,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从含汞体温计到补牙材料,中国正在一步步推进绿色医疗转型。淘汰含汞补牙材料是平衡健康、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虽然短期内会有成本变化,但长期来看,不仅能保护个人健康,还能减少汞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未来,随着无汞材料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政策的实施阻力会越来越小。让我们一起支持绿色医疗,为自己和下一代创造更健康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