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有关工作事宜的通知》,宣布自2025年11月10日起,为全国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年满13周岁的女孩免费接种双价HPV疫苗。这一政策是落实《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的关键一步,旨在通过疫苗接种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为女性健康提供系统性保障。
免费接种HPV疫苗,哪些人能打?怎么打?
政策明确接种对象为2011年11月10日后出生、年满13周岁的女孩,需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间隔6个月。选择13岁作为起始年龄,是结合我国女性发育特点及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以确保最佳免疫效果。纳入免疫规划的双价HPV疫苗针对高危型HPV16和18型,这两种病毒覆盖约70%的宫颈癌病例。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达15.1万例,该政策通过预防高危型感染能显著降低发病风险。疫苗接种方式为上臂外侧肌内注射,剂量0.5mL,其安全性经过国家药监局严格审核。此外,因健康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可在18岁前补种,已接种其他价次疫苗者无需重复接种,但未完成全程接种者可使用双价疫苗补足剂次,且政策强调“知情同意”原则,确保接种过程透明规范。
免费打疫苗,对咱老百姓有啥好处?
从经济层面看,政策实施后,目标人群家庭无需承担疫苗费用,直接降低了接种的经济门槛。此前,HPV疫苗(尤其是高价次)价格较高且供应紧张,免费接种将显著扩大覆盖范围,尤其惠及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在健康保护方面,13岁作为接种起始年龄,符合WHO推荐的9 - 14岁最佳接种窗口期,通过早期免疫可有效预防宫颈癌发生。同时,政策强调“接种 + 筛查”双重防护,提醒女性即使接种疫苗仍需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手段。在社会认知与接种意愿上,教育、卫健部门将协同开展科普宣传,消除公众对疫苗安全性和必要性的误解。比如部分家长因“早熟”担忧或“疫苗副作用”顾虑而推迟接种,政策通过权威信息传递和免费服务,有望提升接种率。
全国都有啥实践?未来咋发展?
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18省份通过地方财政对适龄女孩提供免费或补贴接种。像鄂尔多斯将19 - 30岁女性纳入地方支持范围,这些实践为国家层面政策提供了实施路径参考,未来可能进一步扩大覆盖人群。国家计划通过疫苗接种使宫颈癌发病率在2030年前显著下降,同时推动国产HPV疫苗研发与供应保障。政策文件指出,未来或根据疫苗供应情况和防控需求,探索纳入更高价次疫苗或扩展接种年龄范围。我国政策结合WHO建议与国情,例如将起始年龄定为13岁,而非全球常见的9 - 14岁,既考虑发育特点,也确保执行可行性。未来需持续监测接种效果,优化接种策略。 该政策标志着我国宫颈癌防控进入系统化、全民化阶段,通过免费接种与健康教育的结合,既减轻家庭负担,又推动女性健康权益保障。公众需配合政策要求,按时完成接种并保持筛查习惯,共同实现消除宫颈癌的长远目标。政策实施效果将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效能的重要检验,也为全球防控提供中国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