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苦葫芦中毒,建议采用‘小口试味法’!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张熙2025-07-02 10:00:01 - 阅读时长2分钟 - 968字
四川省人民医院接诊了因食用苦葫芦瓜而中毒的杨大爷父子,中毒根源是葫芦素D,毒性远超砒霜。预防措施包括小口试味法和避免高浓度农药使用。公众需提高对植物性毒素的认知。
苦葫芦葫芦素D中毒预防小口试味法农药植物性毒素急救肝肾损伤食品安全苦味识别催吐医疗救治家庭种植
预防苦葫芦中毒,建议采用‘小口试味法’!

近期,四川省人民医院接诊了杨大爷父子,他们因食用自家种植的苦葫芦瓜中毒入院。食用时父子俩就感觉瓜发苦,但没当回事。之后两人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症状,杨大爷病情持续加重,出现重度黄疸和重度肾损伤。医生诊断,中毒根源是苦葫芦中的葫芦素D,这种毒素毒性远超砒霜——砒霜致死量约100毫克,葫芦素D仅15毫克就能致命,可见此次事件的严重性。

揭秘葫芦素D:毒性猛于砒霜!

葫芦素D是一种具有特殊化学特性的物质,它在植物中承担着防御功能。当葫芦科植物遭遇高温干旱、病虫害,或是受到农药刺激时,就会产生葫芦素D来保护自己。从毒性数据对比来看,15毫克葫芦素D的毒性相当于100毫克砒霜的毒性(约6倍),其危险性不言而喻。中毒症状最初是消化道反应,如呕吐、腹泻,接着可能发展到器官损伤,出现肝肾衰竭,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临床案例数据显示,每年夏季都有不少人因误食苦葫芦中毒,这反映出公众对苦葫芦毒性认知不足,急救知识也很缺乏。

苦葫芦中毒问题多,解决方案看这里!

问题不少:一是苦味识别困难,部分人味觉对葫芦素敏感度低,难以察觉苦味;二是家庭种植环境失控,有人会过度使用农药;三是中毒后处理不当,有人中毒后还继续食用,或者延误就医。 应对办法包括:事前预防,食用前采用“小口试味法”,如果尝到苦味,立刻吐出并漱口,别再吃任何苦味葫芦;种植时要注意,避免在葫芦生长期间使用高浓度农药,遇到极端天气要及时干预;如果不幸中毒,要马上催吐,保留好瓜果样本送去检测,第一时间就医。中毒后6小时内干预能显著降低器官损伤风险,这是“黄金抢救期”。

葫芦素中毒长期危害大,预防体系要构建!

葫芦素D对肝肾功能的长期损害不容小觑。肾小管损伤可能会导致慢性肾病,肝细胞坏死则可能引发肝硬化。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农村地区自种自食蔬菜的群体是高风险人群。 预防策略需成体系:社区要普及健康教育,像“苦味即毒”这样的核心警示要广泛传播;家庭厨具要“专厨专用”,处理可疑瓜果后要彻底消毒厨具;医疗机构要使中毒救治流程标准化,比如建立毒素快速检测绿色通道。 大家要记住“天然≠无毒”的食品安全观念,提升对植物性毒素的认知。家庭饮食中,一旦发现食物有异常气味或味道,要立即停止食用,肝肾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要格外谨慎。希望大家把这些科普知识分享给亲友,一起构建社区级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预防野生菌中毒,这四维防控体系和建议你得知道!预防野生菌中毒,这四维防控体系和建议你得知道!
  • 日常饮食和日用品的安全隐患,防范方法赶紧学起来!日常饮食和日用品的安全隐患,防范方法赶紧学起来!
  • 肖先生误食瓠瓜中毒!预防葫芦素中毒建议请收好!肖先生误食瓠瓜中毒!预防葫芦素中毒建议请收好!
  • 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
  • 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
  • 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
  • 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
  •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
  • 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
  • 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
  • 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
  • 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
  • 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
  • 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
  • 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高血压患者注意:并非都需终身服药!
  • 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寒潮来袭心血管风险加剧,专家教您应对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