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云南新版毒菌图鉴:新增3种高毒菌,致死案例占比升至28%!

作者:张熙
2025-09-09 09:50:01阅读时长3分钟1004字
云南新版毒菌图鉴:新增3种高毒菌,致死案例占比升至28%!
急诊科毒菌中毒云南毒菌毒蘑菇红托鹅膏锥鳞鹅膏亚球基鹅膏毒菌识别中毒风险致死率鹅膏毒素神经性毒素家庭烹饪科学防控三查制度三不原则黄金四步

内容摘要

云南省发布新版毒菌图鉴,新增红托鹅膏、锥鳞鹅膏、亚球基鹅膏三种高毒菌种,致死案例占比升至28%。公众需提升识别能力,降低中毒风险。

近期,云南省于2025年8月26日发布了新版《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不采摘、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2025版》图鉴。该图鉴新增红托鹅膏、锥鳞鹅膏、亚球基鹅膏三种高毒菌种,同时删除条件可食用菌兰茂牛肝菌,通过免费发放纸质版和传播电子版,助力公众提升毒菌识别能力,降低中毒风险。

新增3种高毒菌,识别与风险要知道!

兰茂牛肝菌被删,背后原因是啥?

兰茂牛肝菌经高温烹饪可分解毒素,但需满足“炒制温度≥200℃且时长>15分钟”。实验显示,家庭普通炒制仅能灭活60%毒素,剩余毒素仍可引发胃肠道反应。2023年昆明某餐馆因未充分烹饪该菌,导致23人集体中毒,其中3人出现横纹肌溶解症。专家指出,不能仅凭“见手青”俗称判断安全性,需结合菌褶颜色(新鲜时呈浅黄)、菌柄基部特征综合鉴别。此次图鉴删除它并非否定可食用性,而是强调家庭烹饪风险高,建议通过正规途径买处理过的熟品。

毒菌中毒机制与误区,你了解吗?

鹅膏毒素通过抑制RNA聚合酶导致细胞凋亡,72小时内引发肝细胞坏死;神经性毒素直接破坏神经递质合成,导致肌肉麻痹。中毒症状从轻微腹痛会逐渐发展到多器官衰竭,早期症状易被误认成普通肠胃炎,而中毒后6小时内是黄金抢救期。此外,“银器变黑可检测毒菌”“大蒜煮菌可解毒”等民间偏方不可信,实验室检测需依赖高效液相色谱法,民间方法准确率不足15%。

科学防控毒菌中毒,这些方法要掌握!

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图鉴发布方,在野生菌交易市场设立“三查制度”(查品种、查来源、查加工资质),对商户开展毒菌识别培训。家庭防护要遵循“三不原则”(不采摘未见过的菌类、不混合加工不同菌种、不食用隔夜菌汤),还可使用专业工具辅助鉴别菌类。中毒后要做好“黄金四步”:立即催吐→保留剩余菌样送检→口服活性炭吸附毒素→紧急送医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新版图鉴为毒菌防控助力,但公众还需长期提升认知。建议将图鉴纳入社区教育,餐饮企业建立溯源制度,大家面对野生菌要保持科学与敬畏。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38岁宝妈重返高考学中医,家庭健康管理秘诀大公开!
C909医疗机如何助力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体系破局?
动物极少患龋齿,人类高发,防控妙招在哪?
亚洲蹲真和骨骼结构有关?答案惊到你!
巨石强森减重别瞎学!普通人科学减重建议请收好!
为啥人无法连续吞咽5次口水?原因大揭秘!
父母身高175cm和160cm,遗传身高公式预测孩子身高靠谱吗?
约60%婴儿性格受基因影响,6个月训练提升情绪稳定30%!
饮食差异、乳糖问题夹击,奶酪在中国市场咋突围?
35岁为何成生育分水岭?高龄生育风险咋应对?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