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左右孩子进入换牙期,恒牙松动是常见现象,但背后原因有差异——有的是正常生理变化,有的可能和外伤、炎症或牙周问题有关。接下来我们就说说恒牙松动的常见类型、家庭应急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预防。
一、恒牙松动的四种常见情况
- 正常生理现象(生理性松动)
刚萌出的恒牙,牙根需要12-18个月才能完全发育好。这期间牙周组织还在适应新牙齿,会出现轻度松动(活动范围小于1mm),没有疼痛或牙龈红肿。此时不用太担心,只要避免孩子咬硬东西(比如坚果、骨头),定期带孩子做口腔检查就行。 - 外伤导致的松动
学龄儿童爱跑跳,跌倒、碰撞很容易伤到牙齿(运动损伤发生率达23%)。如果松动较轻,先观察牙周恢复情况;如果松动明显,需要用牙周夹板固定。受伤24小时内用冰袋敷肿胀部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3天后换热毛巾敷,帮助消肿。 - 蛀牙引发的根尖周炎松动
蛀牙没及时治疗,炎症会蔓延到牙根尖周围,导致牙槽骨吸收。孩子会觉得牙齿像“浮起来”,咬东西疼,牙根附近牙龈红肿。这时候要尽快就医——医生会通过开髓引流排出炎症,必要时做根尖诱导成形术帮助牙根继续发育。 - 牙周病导致的松动
牙菌斑堆积在牙龈边缘,时间长了会引发牙龈炎,慢慢发展成牙周病。表现为牙龈出血、牙龈与牙齿间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后牙齿就会松动。需要做基础治疗:比如洗牙(清除牙龈上的牙菌斑)、深层刮治(清除牙龈下的牙菌斑),再配合局部抗菌处理。
二、家庭应急处理怎么做
-
先在家观察这些细节
- 松动持续了多久?有没有越来越松?
- 牙龈红不红?有没有出血或肿包?
- 牙齿横向晃动范围超过2mm吗?(超过就得尽快就医)
- 有没有外伤史?孩子疼得厉害吗?
-
临时处理要点
- 保持口腔清洁:用儿童抗菌漱口水或温水漱口,避免细菌滋生。
- 调整饮食:吃流质(粥、牛奶)或软食(面条、蒸蛋),别吃辣、酸、硬等刺激性食物。
- 清理残渣:用生理盐水冲掉牙齿间的食物残渣,减少对牙龈的刺激。
- 紧急就医情况:孩子脸肿、持续疼痛、牙齿移位或歪了,要立刻去医院。
三、怎么预防恒牙松动
-
做好蛀牙预防
- 定期涂氟:每年给孩子涂2-4次氟,强化牙釉质抗龋能力。
- 窝沟封闭:孩子长第一恒磨牙(六龄齿,约6岁萌出)时,做窝沟封闭能防85%的蛀牙。
- 监督刷牙:家长要帮孩子刷牙到8岁,用含氟牙膏(米粒到豌豆大小),每天早晚各一次,刷满3分钟。
-
运动时保护牙齿
- 戴运动护齿套:给孩子用定制的运动护齿套,打球、骑车时能缓冲碰撞。
- 安全教育:告诉孩子跑跳时注意避免脸部撞击,别咬硬玩具。
- 高风险运动防护:打篮球、踢足球、骑滑板车等易撞脸的运动,一定要戴护齿套或头盔。
-
定期口腔检查
- 每6个月带孩子做一次专业检查,早发现蛀牙、牙周问题。
- 给孩子建牙齿发育档案,记录换牙时间、口腔情况。
- 医生会根据孩子情况制定专属护牙方案(比如易蛀牙的孩子增加涂氟次数)。
如果牙齿松动超过3天,或出现脸肿、持续疼痛、牙龈流脓等异常,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儿童口腔科。医生可能会拍牙片看牙根状态,必要时测牙髓活力或查细菌。治疗要结合牙根发育阶段、松动程度和孩子身体状况——别盲目处理,否则可能影响恒牙一辈子的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