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比如咳嗽持续超过2周还没缓解,尤其是那种像金属摩擦一样的干咳,这种“呛咳”是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的,对医生诊断很有提示意义。有数据显示,约68%的早期肺癌患者会有这种顽固咳嗽,而且大多晚上更严重,普通止咳方法效果不好。
痰里带鲜红色血丝也得重视,虽然只有25%的早期患者会出现,但如果一次出血量超过5毫升,可能是肿瘤表面的血管受损了。影像学检查发现,这种出血大多是肿瘤新生血管太脆弱导致的,得赶紧做胸部影像学评估。
发烧的原因要分清楚:如果发烧时还有黄脓痰,体温在38℃左右,可能是感染引起的;但如果没有感染迹象,却一直高烧到39℃以上,就得考虑癌性发热——这种发热多发生在肿瘤长得快的时候,普通退烧药效果不好。
胸痛的位置能提示病因:胸膜被侵犯会有尖锐刺痛,脊柱转移会引发背部放射痛,纵膈淋巴结转移则导致胸骨后闷痛。而且疼痛会随呼吸加重,比如深呼吸或改变姿势时更疼,不同位置的疼对应肿瘤侵犯的不同部位。
呼吸困难是慢慢加重的:初期只是运动时容易累,比如以前能走1000米,现在走500米就喘;之后会发展到坐着也喘,甚至嘴唇或指甲发紫。肺功能检查显示,当明显气促时,约70%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已降到原来的60%以下,说明气道堵得越厉害,症状越严重。
如果做了肺癌手术,术后营养要遵循这些原则:一是多吃不同颜色的蔬果(每天至少5种),能获取类黄酮、胡萝卜素等抗氧化成分;二是搭配脂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A、E)和水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帮助恢复免疫功能;三是通过全谷物、藻类补充膳食纤维,每天保证25克,维护肠道黏膜健康。
饮食上还要避开这些风险:别用超过200℃的高温炒菜(会产生杂环胺);腌制食品的亚硝酸盐每天每公斤体重别超过3毫克;术后至少12个月内不能喝酒。
肺癌预防要做好这几点:一是控制室内PM2.5在35μg/m³以下,可用符合国家标准(GB/T 34012-2017)的空气净化器;二是做饭时油温别超过180℃,定期检测厨房油烟里的多环芳烃;三是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70-年龄)次/分;四是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辐射量比常规CT少75%。
总之,肺癌的早期信号要警惕——久咳不愈、痰中带血、不明原因高烧、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一旦出现要及时检查。术后的营养和饮食控制能帮身体恢复,而日常预防(改善环境、调整习惯、定期筛查)能降低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