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是很常见的运动或劳损相关问题,主要是足底连接脚跟和脚趾的筋膜(足底筋膜)反复受刺激,出现慢性损伤。长期站着工作的人、爱运动的人、体重超标的人更容易得,大概10%的成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现在医学认为,不用吃药,通过系统的日常护理、运动等方法就能有效缓解,下面从六个方面说说怎么科学应对。
一、基础护理:给筋膜创造修复条件
足底筋膜的作用是支撑足弓、缓冲走路或运动时的冲击力,受伤后得先通过基础护理帮它修复。可以分三个阶段来:
- 急性期(前7天):尽量少站少走,别光脚走路,坐着办公时给脚垫个支撑垫,减轻足底压力;
- 缓解期(8-21天):慢慢恢复日常活动,选鞋底硬度适中的运动鞋,如果足弓塌得厉害,可以用定制的矫形鞋垫;
- 康复期(22-90天):慢慢练习正确走路姿势,每天步数别超过5000步,上下楼梯时先动没那么疼的那只脚。
温度疗法要注意方法:热敷用间歇式的——40℃左右的热毛巾或热水袋敷10分钟,歇5分钟,重复3次;疼得厉害的时候赶紧冷敷,每次别超过15分钟。如果对温度敏感,就缩短时间。
二、物理治疗:促进筋膜修复
物理治疗是通过仪器帮筋膜恢复,常用的有这几种:
- 超声波:用声波深层刺激筋膜,每次5-10分钟;
- 低强度激光:用特定波长的激光照足底,每个点照3分钟,一周3次;
- 电刺激:用贴在皮肤上的电极片缓解疼痛;
- 冲击波:用聚焦的冲击波刺激修复,一周1次,做3-5次。
物理治疗得循序渐进,最好找康复医生定个性化方案,治疗期间定期测足底压力看看效果。
三、运动康复:恢复足底受力平衡
运动要分阶段来,疼痛可以用0-10分打分(0分不疼、10分最疼): 急性期(疼痛≥4分)
- 踝泵运动:躺着的时候,慢慢勾脚(背伸)再绷脚(跖屈),每组10次,每天3组;
- 脚趾活动:坐着的时候,逐个动脚趾,每次练5分钟。
亚急性期(疼痛2-3分)
- 毛巾牵拉:早上起床前,用毛巾勾住前脚掌往回拉,保持30秒,做3次;
- 阶梯训练:把一只脚的前脚掌踩在台阶上,慢慢弯脚再伸直,每组10次。
康复期(疼痛≤1分)
- 单腿平衡:闭眼站一只脚,刚开始维持10秒,慢慢加到30秒;
- 弹力带训练:用弹力带拉着脚做各个方向的抗阻练习,每组15次。
训练要循序渐进,要是疼得更厉害了赶紧停,调整方案。
四、步态矫正:改掉伤筋膜的走路习惯
走路姿势不对会加重足底筋膜炎,反过来筋膜炎也会让走路姿势变糟,矫正要点有这些:
- 落地方式:先用脚后跟外侧着地,再过渡到足弓,最后用前脚掌蹬地;
- 步长步频:步长别太大(大概是身高的0.4倍),步频加快到每分钟110-120步;
- 压力分布:通过足底压力测试调整,让前脚掌和脚跟的压力比大概是4:6;
- 选对鞋子:跑步鞋选前后跟高度差8mm的,步行鞋选4-6mm的。
最好做个三维步态分析,根据结果定矫正方案,必要时用足部支具。
五、夜间管理:抓住修复的黄金时间
晚上是身体修复的关键期,做好这几点能提升效率:
- 睡前放松:用直径5cm的按摩球(比如网球),沿着足底内侧慢慢滚5分钟,放松筋膜;
- 夜间支具:让脚踝保持稍微勾脚(10-15度)的姿势,刚开始每晚戴4小时,适应后戴一整夜;
- 睡觉姿势:躺着睡,把脚垫高15cm,帮助血液回流;
- 睡前营养:吃点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200g猕猴桃)和优质蛋白(比如1个鸡蛋),帮着修复。
戴支具时要经常检查皮肤,每2小时调整一下压迫点,别压出疮。
六、营养干预:吃对食物帮修复
饮食要选能抗炎、帮筋膜修复的,重点吃这些:
- ω-3脂肪酸:每天吃25g亚麻籽油,每周吃3次深海鱼(每次150g);
- 维生素C:每天吃够200mg,比如150g彩椒、200g草莓或者100g西兰花;
- 胶原蛋白:选水解型的,每天10g,分两次吃,搭配维生素C更好吸收;
- 抗氧化物:每天吃5种不同颜色的蔬菜水果,总共400g。
还要注意别吃太多糖,控制血糖波动,尽量让血糖在3.9-7.8mmol/L之间。
总的来说,足底筋膜炎的应对要从基础护理、物理治疗、运动康复、步态矫正、夜间管理和营养干预这六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关键是要坚持科学的方法,给足底筋膜足够的时间修复,慢慢就能缓解疼痛,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