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特殊的脑脊液循环问题,主要表现为大脑表面蛛网膜下腔里积了过多脑脊液,在婴幼儿颅内积液病例中占12%-18%,6个月到1岁半的宝宝最容易得。
CT影像怎么看
现在通过CT能明确外部性脑积水的特征:
- 大脑表面的沟变宽:颅骨内侧和大脑表面之间会出现新月形的低密度区域,这个区域的CT数值在0到15之间,看起来像大脑表面的沟变宽了(医生叫“脑沟扩大征”)。这个特征在92%的病例中是准确的,但要注意和硬膜下积液区分开。
- 脑室大小正常:宝宝的脑室大小和同龄人的正常范围一样——这是和真性脑积水最核心的区别。如果大脑实质被积液压到,会看到大脑表面的沟回变平。
- 积液吸收得比较慢:连续做影像学检查会发现,65%的宝宝在确诊后6个月内,积液会减少30%以上,但完全吸收平均需要9-12个月。
宝宝能恢复得怎么样
根据2022年多中心的随访研究:
- 影响恢复的关键指标:如果大脑实质被压的厚度超过5毫米,或者有癫痫发作,宝宝留下轻度神经功能问题(比如动作不协调)的风险会比一般情况高近4倍。
- 对认知的影响:单纯患这种病的宝宝,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一种测智力的量表)的总分比健康宝宝低7分左右,主要是处理信息的速度慢一点。
- 运动功能的恢复: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来看,85%的宝宝在治疗12个月后,运动能力能达到同龄宝宝的85%以上。
和真性脑积水有什么不一样
区别方面 | 外部性脑积水 | 真性脑积水 |
---|---|---|
积液在哪 | 大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变宽 | 脑室里面的积液增多 |
颅内压变化 | 有时候会轻度升高 | 一直明显升高 |
治疗效果 | 82%的宝宝保守治疗有效 | 73%需要手术治疗 |
对发育的影响 | 18%有轻度认知延迟 | 41%有重度智力障碍 |
病情发展 | 能自己慢慢吸收 | 会越来越严重 |
怎么治疗
根据2023年国际指南的建议:
- 分阶段观察:每周测头围(看有没有长得太快)、每3个月用Gesell量表评估发育情况、每6个月做CT或MRI检查,通过这三级监测掌握病情变化。
- 微创治疗:用可调压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并发症率不到4%,但要严格符合手术条件才能做。
- 早期康复:尽早做多感官刺激训练(比如听觉、触觉刺激),研究发现能让运动功能恢复快40%,建议确诊后2周内就开始康复。
要注意的是,每个宝宝的病情发展不一样,15%的宝宝可能会变成混合性脑积水(既有外部也有内部积液)。治疗方案要结合CT/MRI结果、发育评估和颅内压监测的情况,多方面考虑,不能只看一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