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康复是帮助身体恢复功能、避免并发症的关键环节,需要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有明确重点,同时要做好营养支持和风险防控。
术后第一阶段:黄金两周的肌肉唤醒计划
术后第1-14天,核心是预防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这时候手术伤口还没完全愈合,千万不能让关节动得太厉害。每天可以做3-4组“毛巾抗阻训练”:在膝盖下垫个卷好的毛巾,用力下压保持5秒,感觉到大腿前侧肌肉绷紧后放松,10次为一组,能激活股四头肌,避免长期不动导致肌肉“用进废退”。
踝泵运动是防深静脉血栓的关键——平躺时像踩自行车踏板那样活动脚踝,每个动作保持10秒,重复20次,通过小腿肌肉收缩帮下肢血液回流;要是用弹力带套在脚掌上慢慢拉伸,还能增强踝关节活动度。
从术后第5天开始,要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做关节活动度训练:用持续被动运动器械(CPM)慢慢屈伸髋膝关节,初始角度控制在30度内,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另外可以练髋关节外展——侧躺着缓慢抬起手术侧腿,保持5秒再放下,每组8次。这阶段所有训练都得严格听康复医师的话,别自己加量。
术后第二阶段:功能重建的关键4周
术后第3-6周,重点转到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试试坐姿训练:坐在床边保持90度坐姿,双腿自然下垂,每次维持10分钟,能适应重力变化,预防站起来时头晕(体位性低血压);再搭配弹力带做髋关节屈曲训练——把弹力带固定在脚踝上,慢慢抬腿。
站立平衡训练是这阶段的“里程碑”:用助行器帮忙站立,初始每天3次、每次5分钟。还有“墙面靠立”训练——背靠着墙,让后脑勺、肩膀、臀部三点贴墙保持姿势,能强化核心肌群、改善术后体态。术后第4周可以加抗阻训练:用沙袋做直腿抬高(重量从1kg慢慢加),或者坐着用弹力带练髋关节外展(弹力带固定在膝盖上方5cm处,慢慢分开腿)。
术后第三阶段:重获行走自由的进阶训练
术后第7-12周,重点是恢复步态和日常活动能力。要慢慢从助行器过渡到双拐、再到单拐——走路时让患肢微屈,每周多走10%的距离,尽量在平整地面练,每次不超过30分钟。
上下楼梯得特别注意安全,记住“好腿先上、坏腿先下”:用双拐时,上楼先动健侧腿,下楼先动患侧腿;最好在楼梯两边装扶手,初期训练一定要家属陪着。另外可以练本体感觉——比如单腿站立保持30秒,或者在平衡垫上转移重心,能增强关节稳定性。
全程营养支持与风险防控
营养上要保证蛋白质摄入——每天每公斤体重吃1.2-1.5克蛋白质,像低脂牛奶、鸡蛋蛋白、深海鱼都是优质蛋白,再搭配维生素D帮钙吸收;如果乳糖不耐受,每天喝300ml强化钙的豆奶,既能补够钙又不会闹肚子。
预防跌倒要改造环境:浴室铺防滑地垫、装扶手;卧室装夜灯;走廊别堆杂物;用长柄取物器避免弯腰;选防滑软底鞋,鞋跟不超过3厘米。
疼痛管理按阶梯来:运动前可以提前冰敷肿胀处(每次不超过15分钟),要是疼得厉害一定要听医生建议。如果出现持续肿胀或发烧超过38℃,得赶紧去医院排除感染。
定期复查也不能少——术后6周、3个月、6个月要拍关节X光片,看假体位置对不对;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训练强度,要是关节有奇怪响声或疼得更厉害,赶紧停训练找康复医师。
术后康复急不得,得一步步来。每个阶段跟着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做,注意营养、防跌倒、控疼痛、定期复查,才能慢慢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