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遇到冷热就突然尖锐疼,或者咬东西隐隐作痛,其实是牙齿在“报警”——要么是牙本质敏感,要么是龋齿在发展。这些问题和牙齿结构、细菌、饮食还有自身习惯密切相关,早发现早处理才能守住牙齿健康。
牙齿“报警”的原因:敏感和龋齿不一样
当吃冷热食物时突然短暂锐痛,本质是牙本质小管里的液体流动异常,刺激牙髓神经引起的反射。牙釉质是牙齿外面那层半透明的白色硬壳,厚度大概0.1到1.5毫米,它的主要成分羟基磷灰石晶体会被酸腐蚀出微小孔隙,让外界温度变化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到牙髓神经。这种生理性敏感是一过性的,刺激没了疼就停;但如果是龋齿,会一直隐隐作痛,或者咬东西时不舒服,这是因为细菌已经破坏了牙齿硬组织。
龋齿是怎么来的?三个因素一起作用
龋病发生遵循“三联因素”理论:
- 细菌: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这些能产酸的细菌,会在牙面上形成黏糊糊的生物膜(牙菌斑),分解糖的时候产生有机酸,腐蚀牙齿。
- 饮食:经常吃蔗糖、葡萄糖这类能发酵的碳水化合物,等于给致龋菌提供了“食物”,吃的次数越多,牙齿被腐蚀的风险越高。
- 自身:牙釉质发育得好不好、唾液能不能中和酸(缓冲能力)、平时有没有认真刷牙,这些个体差异都会影响得龋齿的概率。 临床发现,牙菌斑从形成到成熟需要12到24小时,所以每天刷两次牙能有效减少龋齿风险。
家庭护理:自己能做的防蛀和缓解敏感方法
日常防护:从刷牙、饮食到清洁细节
- 用对氟化物:选含氟量1000-1500ppm的抗敏感牙膏,用Bass刷牙法(牙刷毛斜对着牙龈,小幅度震颤)轻轻刷,刷完30分钟内别吃东西,让氟离子多留在牙上一会儿,增强牙齿抗酸能力。
- 管好嘴:喝酸性饮料(比如可乐、果汁)用吸管,减少对后牙的刺激;每天吃游离糖(白糖、冰糖等)的次数别超过3次;吃完东西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唾液能中和酸,帮助牙齿再矿化。
- 清洁要彻底:每天用牙线清理牙缝(牙缝里的细菌刷不到),必要时用含0.05%-0.12%氯己定的抗菌漱口水(连续用别超过2周,避免口腔菌群失衡)。
敏感发作时:快速缓解的小技巧
- 冷热缓冲:吃冷热食物前,先用温水漱口30秒,让牙齿适应温度变化,减少突然刺激带来的疼痛。
- 脱敏护理:每周涂2次含硝酸钾或氟化锶的脱敏凝胶——硝酸钾能阻断神经传导,氟化锶能封上牙本质小管,都是缓解敏感的好方法。
专业治疗:从早期到晚期,阶梯式解决问题
早期龋:别等黑洞,先“补”矿
- 化学再矿化:医生会给牙齿涂含氟涂料或者银二胺氟化物(要先评估会不会让牙齿染色),帮助牙齿重新长出羟基磷灰石晶体,把早期龋“逆转”回去。
- 窝沟封闭:磨牙的窝沟又深又窄,容易藏细菌,做预防性树脂封闭能把窝沟封死,预防龋齿的有效率超过85%,特别适合小朋友刚长出来的恒牙。
中晚期龋:补牙或保牙髓
- 间接盖髓术:如果深龋已经快碰到牙髓(牙神经),医生会用氢氧化钙类的材料,促进牙齿自己长修复性牙本质,把牙髓保护起来,避免杀神经。
- 补牙修复:根据牙齿缺的大小选材料——玻璃离子水门汀适合短期垫底,纳米复合树脂适合前牙(好看),全瓷嵌体适合后牙(耐用、能承受咀嚼力)。
显微治疗:精准保牙,少磨健康组织
现在很多牙医会用牙科显微镜配合超声器械,有选择地去掉腐坏的牙体,精准保留健康部分。这种方法比传统去腐成功率高30%,特别适合深龋或者想尽量保牙的人。
预防才是最划算的:定期检查+个性化防护
定期检查:早发现比晚治疗强10倍
- 每6-12个月做一次光纤透照检测——能查出90%的早期龋,甚至肉眼看不到的小龋损。
- 每18个月拍数字化咬翼片——看看牙缝里的龋齿有没有发展,邻面龋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 唾液检测——查唾液里的致龋菌数量和唾液中和酸的能力,评估得龋齿的风险。
个性化防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招
- 高风险人群(比如喜欢吃甜、唾液少的人):可以用含氯己定的缓释凝胶,慢慢释放抗菌成分,减少牙菌斑。
- 小朋友:乳牙矿化程度低,用含氟泡沫加强护理,能增强乳牙的抗酸能力。
- 戴牙套的人:牙套周围容易藏食物残渣,要用专用的正畸牙刷和间隙刷,把托槽和钢丝周围刷干净。
牙齿的问题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从敏感、早期龋到中晚期龋,每一步都有信号。平时做好家庭护理(刷牙、用氟、控糖),定期去看牙医(早发现早处理),早期用再矿化、窝沟封闭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中晚期及时补牙或者做显微治疗,才能让牙齿既健康又好用。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关键就一个字:“早”——早察觉牙齿的“报警”信号,早做干预,才能少遭罪、少花钱,守住一口好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