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高发的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管理需要多维度干预。据流行病学数据,我国年发病率约120/10万,约30%患者会遗留运动或认知功能障碍。科学规范的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突发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突发脑梗死有特征性表现:中枢性面瘫会出现单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单侧肢体无力常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外旋的异常姿势;言语障碍多是构音不清或没法清楚表达;还有一过性视力障碍,比如单眼突然发黑或看东西缺一块;共济失调会有指鼻不准、脚跟碰膝盖不稳的情况,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刻启动卒中急救流程。
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
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做好体位管理:每2小时轴线翻身能预防压疮,用气垫床时压力保持在30-60mmHg;推荐30度半卧位配合侧卧交替,骨突部位垫减压敷料。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食时要坐直或半躺,头部往前低15-30度,减少误吸风险。
吸入性肺炎的防控
预防吸入性肺炎要多管齐下:口腔护理建议晨起、餐后、睡前用含漱液清洁;经口进食训练从黏稠流质开始,可用冰刺激咽喉部增强吞咽反射;如果反复呛咳,要暂停经口吃饭,做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必要时用鼻胃管打营养。
康复训练的原则
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生命体征稳定24小时后可以开始床上关节活动,发病72小时内练坐位平衡,1周内尝试站立;推荐做任务导向性训练,比如练习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偏瘫患者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集中训练3小时,持续2周能改善患肢功能。
饮食管理的要点
饮食要遵循低盐低脂原则:每天钠摄入不超过5g,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热量不到30%。膳食结构建议每天吃400g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200g水果、120g谷物。要注意隐性盐,比如10g火腿肠大概含1g钠,酱油、鸡精等调味品的盐也要算进全天总量里。
药物管理的注意事项
药物管理要标准化:降压药建议早上吃,他汀类药物晚上吃;抗血小板药物别和含黄酮类的中成药一起用,避免增加出血风险;所有药物调整都要找医生评估,调整时要监测INR值(目标2-3)和肝功能。
心理康复的方法
心理康复需要医生、患者和家属一起参与: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筛查,评分超过50分要干预;认知行为疗法包括记负性思维日记、做行为激活训练、练正念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家属和患者沟通要用开放式提问,别总是说教。
研究显示,规范的康复能让脑梗死复发风险降低40%-60%。建议建立康复档案,记录每天肢体活动量(瘫痪侧肢体每天建议活动50次)、饮食热量、血压血糖变化;每季度做一次功能评估,包括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吞咽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检查。这样能更好地跟踪康复效果,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