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遇到有人摔倒、撞到头,或是突然昏迷,怎么快速判断他的意识状态?其实不用复杂仪器,几个简单方法就能帮你抓住关键信号,关键时刻能救急。
第一招:用对话测意识——简单问题里的“意识信号”
“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现在几点?在哪?”这些看似日常的问题,其实是医生常用的“定向力测试”——通过回答能不能逻辑清楚,判断人对自己和环境的认知有没有问题。有研究发现,语言能力出问题往往比其他意识症状更早出现,比如分不清时间(把周二说成周四),可能就是早期预警信号。
操作要点:
- 别用带提示的问题,比如别说“你是不是在XX医院?”,要问“你现在在哪里?”这样开放式的问题,才能看出真实情况;
- 留意回答的详细程度,比如能说“我在北京朝阳区某大厦”,比只说“在北京”更清楚;还要考虑地域习惯,比如有的老人可能说不清楚具体地址,但能说出附近的菜市场,也算有反应;
- 特殊人群要调整问题:小孩可以问“妈妈叫什么名字?”代替年龄;老年痴呆患者别问太复杂的时间,比如问“今天是早上还是晚上?”更合适。
第二招:用安全疼痛刺激——测神经的“反应开关”
如果对方没法说话,用安全的疼痛刺激能唤醒神经反应。医生推荐“胸骨按压法”:用拇指关节轻轻按胸口中间的胸骨——相比掐指甲盖,这种方法力度好控制,还不会弄伤皮肤。观察他有没有反应:比如手弯起来、脚伸直,或是皱眉头。
操作规范:
- 每次按不超过5秒,别太用力弄伤皮肤;
- 两次刺激中间要等10秒以上,不然连续刺激会影响结果;
- 如果只有一边手脚有反应,另一边没动静,可能是单侧脑受伤,得特别留意。
第三招:看睁眼反应——眼睛里的“意识晴雨表”
眼睛是意识的“窗口”,睁眼的样子藏着秘密。神经科医生把睁眼反应分成四种:自己主动睁、叫他名字才睁、疼的时候才睁、完全不睁。有的人事能短暂睁开眼,但其实没意识(比如“睁着眼睛却没反应”),得结合前面的对话、疼痛刺激一起判断。
关键观察点:
- 自己主动睁眼的,恢复情况通常最好(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里能得4分);
- 只有疼的时候才睁眼的,说明损伤中等(得2分);
- 还有瞳孔对光反应——用手电筒照眼睛,看瞳孔会不会缩小,这个得医生来做,要是没反应可能是脑干受伤。
专业视角:这些细节别忽略
意识状态不是“醒着”或“昏迷”这么简单。国际上常用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把睁眼、说话、动作反应分成分数,总分3到15分。比如能准确回答问题(5分)+自己主动睁眼(4分)+能按指令做动作(6分),总分15分,就是正常的。
必须警惕的误区:
- 喝醉酒的人可能看起来不清醒,但得结合酒精浓度,才能判断是不是真的意识有问题;
- 有颅骨骨折的人,情况可能突然变糟——就算一开始看着没事,也得一直盯着;
- 测小孩的时候,要加“找妈妈”这样的情感反应,别只靠问名字年龄——有的小孩可能怕生不说名字,但会找爸妈,也算有意识。
黄金法则:评估后要做这三件事
只要怀疑是脑外伤,立刻启动“急救三部曲”:
- 体位管理:让患者侧躺着(稳定的侧卧位),别平躺,防止呕吐物呛到气管,保持呼吸通畅;
- 持续监测:每5分钟再测一次意识,记下来有没有变化——比如刚才能说话,现在说不清楚了,就是危险信号;
- 信息记录:把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的时间记清楚,最好用手机拍个瞳孔的视频——医生看了能更快判断情况。
意识评估是紧急情况里的“第一步”,掌握这几个简单方法,能帮你快速判断状况。但要记住:不管你觉得情况轻还是重,及时拨打120、送医检查才是最关键的——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才是救命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