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着镜子张嘴时,会发现舌根后方两侧有对称的肉疙瘩,这其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组织——扁桃体。这对像杏仁一样的淋巴组织守在咽喉要道,主要负责拦截从口鼻钻进来的病原体。当遇到病原体攻击时,扁桃体就会红肿、变大,这是它在启动免疫应激反应。
免疫防御为什么会“出问题”
扁桃体发炎,本质是免疫系统和病原体“打仗”的表现。研究显示,超过80%的急性扁桃体炎是病毒引起的,比如腺病毒、流感病毒,之后可能会继发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从流行病学数据看,冬春交替时发病率明显更高,这和气温忽冷忽热、鼻咽喉黏膜屏障变弱有关。
不良生活习惯会削弱扁桃体的局部免疫力,比如研究发现连续熬夜48小时,唾液里的免疫球蛋白A浓度会下降40%。另外,空气污染、胃食管反流等长期刺激,也会让扁桃体一直处于“激活”状态,没法好好休息。
扁桃体发炎有哪些典型表现
扁桃体发炎时,会出现这些特征性症状:
- 局部症状:吞咽时疼痛更明显,吃固体食物(比如米饭、馒头)时疼得更厉害,有些患者还会牵连到耳朵疼;
- 全身症状:突然发烧(体温常超过38℃)、肌肉酸痛、头痛,严重时连嘴都张不开;
- 能看到的变化:扁桃体肿起来,表面可能有黄白色的脓点,周围组织发红、肿。
要特别注意:如果只有一侧扁桃体肿大,持续超过2周,或者脖子上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得及时去查有没有其他问题。研究发现,约7%的患者会把扁桃体周围脓肿当成普通发炎,耽误治疗可能会引发呼吸困难等麻烦。
发现异常该怎么处理
发现扁桃体有异常时,建议按下面的准则做:
✅ 可以做的事:
- 用温盐水漱口(240毫升温水加1/4小勺盐),能缓解30%的局部不适;
- 每天喝够1500毫升以上的水,帮助排出代谢废物;
- 记一下体温变化和疼痛加重还是减轻的情况,方便医生判断。
❌ 千万别做的事:
- 别自己随便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
- 不要用没经过验证的偏方,比如涂药、喝奇怪的汤,可能给身体添负担;
- 如果出现呼吸急促、说不出话、喉咙像被卡住一样的紧急情况,得马上送医院。
根据临床指南,治疗要分情况:轻的主要靠多喝水、漱口这些基础护理;中重度感染得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果一年发作超过3次,或者影响到正常吃饭、呼吸,可能需要手术,但得先让医生评估要不要切。
日常怎么预防扁桃体“闹脾气”
预防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 口腔护理:用软毛牙刷刷一下舌根部(别太用力),每周换一次牙刷头,避免细菌残留;
- 环境管理: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可以用加湿器或者放盆水,这样病原体不容易飘在空气中;
- 生活方式:戒烟戒酒,少吃辛辣、太烫、太冰的刺激食物;按时打流感疫苗,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研究证明,每天做5分钟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缩回去),能让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下降28%。其实,扁桃体就像身体的“免疫哨兵”,它“闹脾气”其实是在提醒你:最近生活方式可能有问题了。调整作息、改善习惯,才是让扁桃体“听话”、维持健康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