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华口腔医学杂志》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人牙齿着色发生率已达65.8%,但只有32%的人采取了规范干预。其实,牙齿颜色变化不只是影响美观,更能反映口腔健康状态,需要我们从医学角度建立正确认知。
牙齿着色的病理分型与机制
外源性着色主要是色素附着引起的,比如咖啡、茶、红酒这些深色饮品中的多酚类物质,很容易和牙菌斑粘在一起。美国牙科协会(ADA)的体外实验发现,每天喝超过400ml深色液体,牙面着色的概率会比平时高270%。而吸烟产生的焦油沉积属于混合型着色,既有表面附着,也会微微渗入牙体。
牙菌斑的代谢产物是导致牙齿着色的关键因素。比如变形链球菌分解碳水化合物时会产生酸性物质,能让牙釉质里的羟基磷灰石晶体溶解度增加40%。如果菌斑堆积超过48小时,钙盐沉积形成的牙石就会让牙齿产生不可逆的着色。
内源性变色和牙体组织本身的结构改变有关。比如牙釉质发育不全的人,牙釉质的釉柱排列紊乱,牙齿的微硬度比正常人低28%-35%。随着年龄增长,牙齿变色是因为牙本质小管里积累了内源性色素,不是大家以为的“牙本质增厚”。另外,四环素类药物能通过胎盘屏障,和钙离子结合成复合物,沉积在牙本质里,导致牙齿变色。
日常护理常见认知误区
据《中国口腔清洁行为白皮书》,86.4%的人刷牙方式不对,比如横向刷牙会导致楔形缺损,让牙本质暴露的风险增加3倍。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应该让牙刷和牙面呈45度角,每次刷2-3颗牙,短距离水平颤动,每次至少刷2分钟。
用盐水漱口要注意浓度,0.9%的生理盐水能维持口腔渗透压平衡,但浓度超过3%的盐溶液可能会让牙龈上皮细胞脱水受伤。日常建议用含氟牙膏(氟离子浓度1000-1500ppm),循证医学证实它能让防龋效果提升23%。
专业防护的循证干预方案
喷砂美白是用碳酸氢钠颗粒清除外源性色素,临床研究显示,一次喷砂能让牙色阶改善1.5-2.0个单位。冷光美白则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分解牙本质里的色素,做的时候要先保护好牙龈,术后牙本质小管的开放度会增加约18%,所以刚做完不能立刻接触染色的东西。
儿童护齿要注意维生素D受体的基因差异。临床试验发现,每天补充400IU维生素D3的孩子,牙釉质成熟相关的amelogenin蛋白表达水平会高19%。给乳牙涂含氟涂料(5%氟化钠),能让龋齿发生率降低34%。
科学护齿五维管理体系
可以试试“321”防护法:每天刷3次牙(吃完东西30分钟后刷),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2次牙间隙,用1次含氟漱口水。饮食上要记住“酸性暴露不超过5分钟”,别老喝碳酸饮料。
定期维护要遵循“0.5+1”周期:每6个月做一次牙周检查和洁治,每年做一次全口龋齿风险评估。如果是中重度着色,可以分阶段治疗:先做冷光美白(每6个月做一次,做2-3次),之后用家庭美白托盘(含10%过氧化脲凝胶)维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