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大家最常遇到的口腔急症之一,疼起来连吃饭、睡觉都受影响。其实牙痛的位置和感觉,跟背后的毛病关系特别大——据统计,75%以上的口腔急诊都是牙本身的问题引起的,主要是四大类疾病在“搞事情”。今天就从为什么疼、疼起来什么样,给大家讲清楚。
根尖周炎:牙髓坏死后的“连锁反应”
当蛀牙烂到牙髓坏死时,牙齿内部根管里的细菌会扩散到牙根尖周围的组织,引发急性炎症。典型的感觉是“自发疼”,没碰它也会持续钝痛,70%以上的人一咬东西更疼——这是因为牙根尖附近化脓,把牙周膜的间隙撑宽了。还有一半的人会觉得“牙变长了”,张嘴时能摸到下巴下面的淋巴结肿大。要是感染扩散到脸的间隙里,可能引发蜂窝织炎,得留意有没有发烧、脸肿得更厉害这些全身症状。
龋齿:牙硬组织被“蛀穿”的疼
蛀牙发展时,牙本质里的小管会变得敏感,这就是疼痛的原因。到了中龋(龋洞不算太深),80%的人碰到冷的会疼,而且冷的拿走,疼就立刻停了;如果是深龋(龋洞快到牙髓了),碰到甜的会疼,且疼的时间超过15秒。拍X线片能看到,要是龋洞深度超过牙本质的2/3,牙髓暴露的风险就很高了。
牙周炎:牙齿“地基”的慢性破坏
牙周炎早期有三个典型信号:85%的人会牙龈出血,牙龈和牙齿之间形成深“口袋”(医生用探针能探到4mm以上),还有牙槽骨慢慢吸收。如果早上起来口臭持续3周以上,那牙周袋里的厌氧菌可能比健康人多4-6倍。到了进展期,牙齿会移位(尤其是下前牙最容易歪),咬合不好还会加速病情。牙龈下面的结石对诊断很重要,得定期清理。
智齿冠周炎:智齿长不出来惹的祸
下颌智齿没长正(阻生)最容易引发冠周炎,85%的人会张不开嘴(平均只能张到2.5cm,大概一个半手指宽),70%的人会觉得耳朵前面一带也跟着疼。翻开智齿旁边的牙龈瓣,能看到红肿,挤一下还会流脓。要是智齿往前倾斜超过40度,食物特别容易塞进去。还有30%的人会并发咬肌间隙感染,得小心扩散到下巴下面。
怎么区分不同的牙痛?
- 找位置:牙本身的疼90%能明确是哪颗牙,而心脏问题引起的疼往往扩散开,说不清楚具体哪疼;
- 看刺激反应:牙神经有问题的话,碰到冷或热的,疼会延迟10秒以上才来;牙周的问题则是碰到硬东西、刷牙戳到会疼;
- 咬东西的感觉:单颗牙一咬就疼,可能是牙根尖的问题;吃饭嚼东西疼,大概率是牙周有深口袋了;
- 全身症状:发烧超过38℃,说明感染可能扩散了,得小心细菌跑到血液里。
牙痛急性期怎么缓解?
- 局部处理:智齿周围的盲袋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再上点碘甘油;
- 冷敷:发病前48小时内,每次冷敷15分钟,能减轻水肿;
- 姿势注意:半坐起来(45度左右)能减少头部充血,别做剧烈的头部运动;
- 用药遵医嘱:疼得厉害可以用点缓解症状的药,但别自己乱买。
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得立刻去医院:张不开嘴(小于两指宽)、咽东西困难、脸肿得越来越不对称。据研究,拖超过72小时才治的颌面部感染,住院的风险会翻2倍。平时预防要注意:每6个月查一次牙周,用改良Bass刷牙法(牙刷斜45度刷牙龈沟)配合牙线,定期洗牙去掉牙龈上的结石。
其实牙痛是身体在发“警报”,提醒你牙出问题了。只要明白这些毛病是怎么来的,再配合医生规范治疗,能大大减少并发症。建议大家定期做口腔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才能保持口腔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