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是全身健康的“门户”,但很多人平时不注意护牙,等牙疼得吃不下饭、牙龈肿起来才着急。其实不管是蛀牙还是牙周病,早预防、早处理能避免很多痛苦。下面就给大家讲清楚常见口腔问题的应对方法,还有日常怎么护好牙齿。
一、蛀牙不是突然来的,早防早补是关键
牙面上黏糊糊的牙菌斑里,细菌吃了食物残渣会产生酸,慢慢腐蚀牙齿外层的硬壳(牙釉质)。时间长了,酸把牙釉质“烧”出小坑,就形成能看到的龋洞。如果是早期的浅蛀牙(还没烂穿牙釉质),用含氟的牙膏或涂氟能帮助牙齿“再矿化”——相当于给牙齿“补点钙”,阻止蛀牙变严重。但要是龋洞已经穿破牙釉质,甚至碰到会疼,就得找医生补牙了。现在常用的树脂材料比以前的银汞合金好,既能补好牙齿形状,还能慢慢释放氟,预防再蛀牙。不过补之前,医生一定会先检查牙神经(牙髓)有没有问题,确保安全。
二、牙周病的信号:刷牙出血别当“上火”
很多人刷牙时牙龈出血,以为是“上火”喝点凉茶就行,其实这是牙龈发炎的早期警报!还有牙上硬硬的黄色结石(牙结石),是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的“硬疙瘩”,会一直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甚至往下缩(露出牙根)。据统计,我国超过80%的成年人都有牙周病,只是早期没感觉。对付牙周病的基础治疗就是“洗牙”(清理牙龈上面的结石)和“龈下刮治”(深入牙龈下面清结石),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去查一次牙周。要是牙龈炎症厉害,医生可能会让用氯己定含漱液辅助,但记住不能连续用超过一周——用久了会打乱口腔里的正常菌群。
三、急性牙周感染:疼得厉害还发臭,得赶紧就医
如果突然牙疼得厉害,嘴里还有股恶臭味,要警惕“急性坏死性龈炎”!这种病常和免疫力下降有关(比如最近太累、感冒),牙龈边缘会变成灰褐色,甚至烂掉一块。这时候千万别拖,得立刻找医生:先把坏死的牙龈组织清理干净,再用药物冲洗,必要时还要吃抗生素(但一定要听医生的,不能自己买)。另外,补充点维生素B族和锌,能帮牙龈黏膜快点长好。
四、日常护牙:做好这4件事,减少口腔问题
- 刷对牙,清干净:用“巴氏刷牙法”(牙刷45度对着牙龈沟,小幅度来回刷),再用冲牙器清理牙缝里的残渣——牙缝是牙刷刷不到的“死角”,容易藏食物残渣;软毛牙刷每3个月换一次,不然刷毛藏满细菌,越刷越脏。
- 舌苔也要刮一刮:舌头表面的舌苔上会藏很多细菌,用舌苔清洁器从后往前轻轻刮,能减少嘴里的怪味(比如口臭),不然细菌繁殖多了,还会加重牙菌斑。
- 吃对食物帮护牙:绿茶里的多酚能抑制牙菌斑细菌;嚼无糖口香糖能刺激唾液分泌——唾液里的酶能中和酸,增强牙齿的“自洁能力”,相当于给牙齿“洗澡”。
- 牙疼应急别硬扛:要是突然牙疼,局部涂丁香油能暂时止疼,但要是疼超过24小时,必须去医院——说明感染可能扩散了,不是“扛一扛”就能好的。
五、这些情况要立刻去医院,别拖!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说明感染可能已经扩散,得赶紧找正规口腔医院:
- 牙一直隐隐疼,牙龈或脸肿起来;
- 牙齿松动得厉害(用手摇能晃到“二度以上”,比如能左右晃但没掉);
- 张不开嘴,或者脸肿得明显(比如半边脸鼓起来)。
医生会用临床检查加专门的口腔CT(锥形束CT)看看病灶在哪,再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提醒:抗生素绝对不能自己乱吃——比如牙疼就吃头孢、甲硝唑,不然会产生耐药性,以后真需要的时候,药就不管用了。
口腔健康是“养”出来的,日常做好刷牙、用冲牙器、定期洗牙这些小事,能避免80%的口腔问题。不管是蛀牙还是牙周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别等牙都松了、疼得睡不着才去医院,那时候治疗更麻烦,花钱还遭罪。记住:护牙不是“偶尔的事”,是一辈子的事,从今天开始,把护牙当成每天的“必修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