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由于激素变化、饮食和口腔清洁习惯改变,容易出现牙痛问题,不仅影响准妈妈的生活质量,还可能牵连胎儿健康。了解牙痛的原因、正确护理和及时就诊,对母婴健康很重要。
孕期牙痛的三大常见原因
孕期牙痛主要和三类口腔问题有关:45%是智齿冠周炎,35%是龋齿,剩下20%左右是牙髓炎或其他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多因智齿萌出时空间不够,牙龈覆盖牙面形成盲袋,孕期雌激素上升会加重局部炎症;龋齿则是孕期吃得多、吐得勤,口腔清洁不到位导致的;牙髓炎常是龋齿没及时治疗,进一步感染牙髓引起的。
家庭护理的三个关键办法
- 局部冲洗:用37℃左右的温生理盐水和3%过氧化氢溶液交替冲洗智齿周围的盲袋,用弯头冲洗器轻柔操作,能有效清除盲袋内的细菌。
- 正确刷牙:选软毛牙刷用改良Bass法——牙刷与牙齿呈45度角轻压牙龈沟,每颗牙刷至少10次;电动牙刷选震动温和的(频率不超过4000次/分钟)。
- 饮食注意:每天吃200克深色蔬菜(如羽衣甘蓝、菠菜)和200克低酸水果(如香蕉、木瓜),补充足够维生素C;别吃超过60℃的热流质食物(如热粥、汤),减少对牙髓的刺激。
用药安全的重要提醒
根据2022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指南,孕期抗生素需严格选择安全级别,局部麻醉药选对胎儿影响小的类型。禁用含酒精的漱口水,可换成0.12%氯己定凝胶。所有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什么时候需要赶紧看医生
出现以下情况要分级处理:牙龈脓肿超过1厘米且发烧(体温≥38℃)、脸肿超过2厘米,需24小时内急诊;持续放射性头痛+碰牙齿就疼,要立即就诊。研究显示,接受规范口腔治疗的孕妇,早产风险比未治疗组低23%,但需遵循产科-口腔科联合诊疗流程。
预防牙痛的五个要点
- 定期检查:孕期每3个月做一次牙周检查,重点关注牙周袋深度变化。
- 基础清洁:用含氟牙膏(氟离子浓度1450ppm)早晚刷牙。
- 促进唾液:每餐后嚼无糖口香糖(含木糖醇≥1克),促进唾液分泌帮助清洁口腔。
- 间隙清洁:睡前用牙线清理后牙,用单束牙刷刷智齿区域的缝隙。
- 缓解疼痛:疼痛发作时可冷敷,冰袋敷在疼痛侧脸颊,每次15分钟,每天不超过4次。
孕期牙痛不是小问题,准妈妈要把预防放在第一位,做好日常护理,出现不适及时找医生。规范的护理和治疗既能缓解痛苦,也能降低对胎儿的潜在风险,守护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