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是很多人都遇到过的情况,但它可不是“上火”那么简单——既能反映口腔局部的小问题,也可能是全身健康的“警报”。接下来我们就聊聊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和应对方法。
血小板功能异常:需警惕的全身性信号
如果刷牙时出血老不好,得小心血小板的问题。当血小板数量低于50×10⁹/升时,哪怕轻轻碰一下牙龈都可能出血。这类人往往还会有皮肤青一块紫一块、月经量特别多、总觉得累这些情况。要是同时出现刷牙出血、皮肤有小瘀点、持续乏力,建议赶紧去查血液系统。
牙周炎症:最常见局部诱因
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其实是牙周炎——牙齿上黏糊糊的牙菌斑堆得太多,长期刺激牙龈,引发红肿、疼痛,一碰到就出血。你可以自己测测:用干净牙签轻碰牙龈,健康的牙龈不会留血;要是一戳就有血,大概率是牙龈发炎了。这类人通常还会有牙结石、嘴里有异味的情况。
维生素C缺乏:现代饮食结构隐患
维生素C是帮牙龈保持结实的“关键营养”——它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缺了维C,牙龈组织会变脆,容易出血。现在很多人吃蔬菜、水果不够,其实都处于“隐性缺维C”的状态。缺维C的人,除了牙龈出血,还会牙龈肿、牙齿松动。多吃点柑橘类水果(比如橙子、橘子)、深色蔬菜(比如菠菜、青椒),就能慢慢改善。
刷牙方式不当:机械性损伤的预防
很多人刷牙喜欢横着“拉锯”,这最伤牙龈!推荐用“巴氏刷牙法”——牙刷毛对着牙龈,呈45度角,小范围轻轻颤动,这样能清洁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还不伤人。用电动牙刷的话,别选震动太厉害的,不然也会磨伤牙龈。
系统性疾病关联:全身健康信号灯
牙龈出血还可能是全身病的信号:糖尿病人因为高血糖削弱了牙龈免疫力,更容易出血;肝脏有问题的人,没法正常合成凝血物质,也会牙龈出血;如果没碰没撞就突然牙龈出血,得小心血液系统的严重问题,比如白血病之类的。
综合应对策略:分层管理方案
- 基础护理:先换软毛牙刷,用牙线把牙缝里的脏东西清干净;如果炎症厉害,短期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消消炎,但别长期用。
- 营养干预:每天吃够200克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蓝花),再补充点含维C(橙子、猕猴桃)和维K(猪肝、鸡蛋)的食物,帮牙龈恢复结实。
- 监测指标:如果牙龈连续出血超过3天,或者还伴有乏力、皮肤青斑、月经量多这些全身症状,赶紧去查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
- 专科诊疗:每半年到一年去牙医那做次牙周检查,用探针测测牙龈下面的“牙周袋”深度——要是超过3毫米,得及时处理,避免牙周炎变严重。
- 风险预警:如果同时出现牙龈出血、流鼻血、皮肤有针尖大小的红斑点,赶紧去急诊排查系统性疾病,比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这些问题。
总之,牙龈出血不是小事,先从调整刷牙方式、治牙龈炎症这些局部问题入手;如果调整后还不好,或者伴随全身症状,一定要重视——它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该查查全身健康了”。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把小问题变成“没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