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突然一碰就疼,很多人觉得是小问题忍忍就过了,其实这可能是牙周炎的早期警报。我国成年人里得牙周炎的人越来越多,而且牙周健康和全身状态关系紧密——牙龈、牙槽骨的炎症不只是口腔的事,还可能影响整体健康。搞清楚疼的原因、学会科学防治,对守住口腔健康特别重要。
牙齿为什么会一碰就疼?
牙周炎引起的疼痛,核心是牙周组织发炎了。牙龈发炎时,炎症物质会让神经变得敏感,比如刷牙、咬东西碰到牙龈,前列腺素这类物质就会刺激痛觉神经,让人产生痛感。而且牙槽骨吸收得越多,牙齿越松——要是吸收超过牙根1/3,牙齿晃动感会特别明显,碰一下更疼。
要是发展成牙周脓肿,情况更糟:发炎的脓液憋在封闭空间里,压力越来越大,会刺激骨膜上的痛觉神经,那种疼是尖锐的刺痛。得注意,急性疼痛往往说明牙周炎已经到中晚期,不能再拖。
别把牙周炎疼和其他牙病搞混
牙齿一碰就疼,得先分清是不是牙周炎:
- 急性龋齿:碰到冷热酸甜就疼,还会往脸、头那边放射;
- 牙齿隐裂:咬到某个特定位置就疼,能看到牙齿上的裂纹;
- 牙本质敏感:吃酸甜的酸得难受,但不会自己疼;
- 咬合创伤:有明确外伤史(比如磕到牙),疼的位置很固定。
牙周炎分阶段怎么治?
基础护理要做对
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和牙龈成45度角,轻轻刷牙龈与牙齿交界的“龈沟”(这里最容易藏菌斑);每天用牙线清牙缝里的脏东西,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能帮着减少菌斑(注意别长期用)。普通人每6个月做次牙周检查,经常牙龈出血、有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最好每4个月查一次。
专业治疗得跟上
轻度牙周炎先做“基础治疗”:洗牙(龈上洁治)清牙齿表面的牙石,深层刮治(龈下刮治)清牙龈底下的菌斑——这些是炎症的“源头”。中重度的话,可能需要做引导组织再生术,帮助牙周组织长回来。术后每3个月做次专业维护,能大大降低复发风险。
新技术帮着更高效
现在激光辅助治疗能减少术后出血,生物膜技术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还有调节口腔菌群的微生态调节剂,给防治牙周炎提供了新方向。
长期预防要坚持这几点
记住“2-2-2”法则:每天刷2次牙,每次刷够2分钟,用至少两种清洁工具(比如牙刷+牙线)。饮食上少碰精制糖(奶茶、蛋糕、可乐),多吃膳食纤维(芹菜、苹果)——膳食纤维能摩擦牙齿,帮着清洁。
另外,吸烟的人得牙周炎的风险是不吸烟的3倍,最好戒;有糖尿病的人要控制好血糖,因为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得牙周炎的可能性越大。
牙齿是消化的第一关,疼起来吃不好、睡不好,直接影响生活质量。要是牙齿持续一碰就疼,别硬扛,赶紧去做专业检查。其实牙周健康就像长期“养护”——每天认真刷牙、定期找牙医维护,才能把牙周炎挡在门外。一口好牙不是天生的,是靠每天的科学护理“养”出来的,持续投入、科学规划,才能守住这份“口腔资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