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患者佩戴假牙需警惕:三大风险与科学应对策略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1-09 15:01:06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74字
系统解析牙周炎患者佩戴假牙可能面临的牙槽骨加速吸收、牙龈损伤及护理盲区问题,提供从炎症控制到适应训练的全流程解决方案,结合临床数据说明科学护理对延长假牙使用寿命的关键作用。
牙周炎假牙护理牙槽骨吸收牙龈出血假牙设计炎症控制基牙保护牙周治疗口腔卫生口腔科
牙周炎患者佩戴假牙需警惕:三大风险与科学应对策略

牙周炎患者做假牙修复时,比健康人更容易遇到问题。有研究发现,没经过规范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戴假牙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达43%,而牙周健康的人只有18%。下面从实际治疗中的经验,跟大家说说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急性炎症期别戴假牙,不然问题一串接一串

当牙龈正处于红肿、渗液的急性炎症期时,牙龈里的毛细血管更容易渗液,这时候戴假牙会带来三个伤害:一是机械压迫,假牙上的金属卡环会一直压着充血的牙龈,让局部血流量减少近三成,加重组织缺氧;二是反复摩擦伤,假牙基托的边缘会和肿胀的牙龈来回摩擦,65%的人会磨出黄豆到指甲盖大小的圆形溃疡;三是牙槽骨吸收变快,不合适的咬合压力会让牙槽骨吸收速度是正常的2倍多,平均每年会吸收0.7毫米。临床数据显示,这类患者3年后旁边牙齿松动的概率,比先治炎症再戴假牙的人高2倍多,所以早期控制炎症特别重要。

假牙设计得“合嘴”,不然戴了也遭罪

合格的假牙设计得符合口腔的受力规律:首先支撑要稳,通过三维扫描确定3-4个主要受力点,让假牙对牙龈的压力保持在安全范围里;其次边缘要松,基托边缘要留0.3毫米的缓冲空间,别压到牙龈乳头;最后咬合要匀,咬东西时上下牙的接触点要均匀,每个接触点的大小差不多在200-300微米之间。有教学医院2022年的研究发现,用数字化扫描做的假牙,压痛点比传统取模做的少4成,说明设计精准很重要。

护理不到位,假牙等于“藏污纳垢盒”

跟踪200位患者发现,护理不到位会导致这些问题:不用牙缝刷的人,菌斑指数能到3.2左右,而认真用的人只有1.1;连续戴超过12小时,口腔pH值会下降0.8,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翻3倍;带弹性衬垫的假牙每天戴16小时,3年变形的概率有58%。特别要注意,晚上一定要把假牙摘下来泡消毒水,因为连续戴18小时以上,牙龈下面的黏膜很容易水肿。

按流程来,假牙才能用得久

解决问题得一步一步来:1. 先控炎症,做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能让牙龈出血的部位减少6成多;用氯己定含漱液,能让牙龈沟里的渗液减少45%。2. 精准取模,用数字化口扫比传统硅橡胶取模的误差少0.12毫米,假牙边缘的贴合度高37%。3. 慢慢适应,循序渐进戴假牙,能让压疮概率从29%降到9%,建议第一个月每天多戴2小时。临床跟踪发现,按完整流程来的患者,假牙用5年的概率有88%,比自己随便戴的人高40%。

总的来说,牙周炎患者戴假牙不是“直接套上”就行,得先把炎症控制好,再做精准设计的假牙,平时认真护理、慢慢适应。按规范流程来,不仅能减少疼痛、溃疡这些麻烦,还能让假牙用得更久,口腔健康也能保持得更好。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