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冠周炎引发的张口受限,就像嘴巴被无形的“小锁”卡住,连喝口粥都得费劲张嘴。这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困扰着不少成年人,但很多人对怎么治却有误区。今天就给大家讲清楚应对的三步法,以及炎症背后要注意的口腔健康要点。
第一步:先把炎症“压下去”
当智齿周围又红又肿、疼得厉害时,说明口腔里的细菌平衡被打破了。智齿周围的感染通常是多种细菌混合引起的,需要联合使用针对不同细菌的消炎药物,但这些药物不能随便用——只有当发烧超过38.3℃,或者脸肿得像蜂窝织炎(皮下组织发炎)时,才需要用。要是对青霉素过敏,医生会换其他合适的药物。还要记住:消炎药物必须配合局部处理(比如冲洗智齿周围),光吃药可能让细菌变“耐药”,以后再治就难了。
第二步:把智齿周围的“脏东西”清干净
智齿旁边往往有个藏污纳垢的“小口袋”(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在里面堆着,时间长了就会发炎。要做好这三步清洁:首先用双氧水(过氧化氢)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盲袋,压力得合适,不能太大冲伤牙龈,也不能太小冲不干净;冲洗完往盲袋里放含氯己定的缓释凝胶,能让药物在局部持续作用3天;每天还要用0.12%氯己定含漱液漱口4次,每次30秒,重点漱发炎的那侧。现在还有超声波龈下冲洗技术,能洗得更深,但得去专业口腔机构做。
第三步:该拔的智齿得“退役”
如果出现这几种情况,智齿就得考虑拔掉:近3年冠周炎犯了3次以上;智齿长得歪,倾斜超过45度;把旁边牙齿的牙龈弄出超过5毫米的“小口袋”(牙周袋)。拔牙得等炎症消了2-4周再做,这时候肿退了,医生看得清楚,手术也更安全。研究显示,拖着不拔的人,以后再犯的风险会更高。
这些隐藏风险要警惕
- 练张口:急性期过了之后,每天测测能张多大嘴,用软木塞慢慢练习,循序渐进把嘴张开;
- 吃对饭:别吃太烫(超过55℃)或带尖刺的食物,尽量吃20-40℃的流质(比如粥、汤);
- 记张口度:正常能张开超过40毫米(大概三指宽),每天记一下变化;
- 紧急情况:如果咽东西困难或喘不上气,得立刻去医院——怕引起胸部深处的感染(纵隔脓肿)。
拔牙后要守好“黄金24小时”
拔牙后24小时内别漱口、别热敷,48小时内别剧烈运动;用冷敷贴敷12小时能减轻肿,配合低能量激光治疗能好得快些。
一般来说,规范治疗后,大多数人1周左右就能恢复正常张嘴了。但大概1/4的人智齿会晚长出来,建议定期拍口腔全景片检查。口腔健康不是一次性的事,得长期维护,定期检查、早处理才能避免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