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平衡:微生物组疗法如何塑造炎症性肠病管理的未来FarrerHealth

硒与微生态 / 来源:www.farrerpark.com新加坡 - 英语2025-09-18 03:03:58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99字
本文深入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组在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中的革命性作用,系统分析了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病理特征及微生物失衡机制,详细评估了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和粪便微生物移植等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局限性,特别强调益生菌对术后贮袋炎的预防效果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辅助治疗潜力,同时指出克罗恩病治疗中微生物疗法的证据不足现状,呼吁在严格临床试验框架下推进个性化治疗方案,为IBD患者实现长期缓解提供科学路径。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微生物组菌群失调微生物组疗法抗生素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粪便微生物移植贮袋炎
恢复平衡:微生物组疗法如何塑造炎症性肠病管理的未来

炎症性肠病(IBD)影响全球数千人,导致消化道出现慢性炎症和不适。其两种主要形式——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虽面临不同挑战,但均会严重损害生活质量。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组的新认知,研究人员正探索如何通过恢复微生物平衡来变革IBD治疗方式。胃肠病学家何锦贤医生基于肠道微生物组的深入理解,探讨了通过重建微生物平衡治疗IBD的新方法。

理解炎症性肠病:定义与重要性

IBD并非由感染引起,而是源于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消化道炎症。溃疡性结肠炎仅限于结肠和直肠,而克罗恩病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两种疾病均以不可预测的发作期和缓解期为特征,可能导致长期肠道损伤。当科学家深入探究肠道炎症触发机制时,注意力转向了一个强大的内部生态系统——微生物组。

肠道微生物组如何驱动炎症

肠道微生物组是由数万亿细菌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在消化、免疫和炎症调控中起关键作用。IBD患者体内该生态系统常遭破坏,表现为有害菌过度增殖和有益菌多样性降低。这种被称为菌群失调的失衡状态,直接导致IBD中出现的慢性炎症。因此,旨在恢复健康微生物平衡的饮食调整正逐渐成为IBD治疗的重要手段。

通过恢复微生物组能否治愈IBD?

多种旨在重塑微生物组的疗法各有其优势与局限:

抗生素可减少有害细菌,对管理贮袋炎和部分克罗恩病发作特别有效,但长期使用可能损害有益菌并导致耐药性。

益生菌添加有益菌(如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减轻炎症并强化肠道屏障。对轻度溃疡性结肠炎(如VSL#3和大肠杆菌Nissle 1917)及预防贮袋炎复发最有效,但对克罗恩病或急性贮袋炎无效。

益生元是膳食纤维(如洋车前子和乳果糖),滋养健康菌群并支持微生物多样性。

合生元结合益生菌与益生元,同时提供有益微生物及其生长所需营养。

粪便微生物移植(FMT) 通过移植健康供体粪便重置微生物组。尽管前景广阔,目前仍属实验性疗法,仅限临床试验使用。

贮袋炎:术后管理的挑战

贮袋炎指体内手术创建的贮袋发生炎症,主要影响接受过IPAA(回肠肛管吻合术,又称J型贮袋手术)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贮袋炎的医学治疗方案:

• 一线治疗:使用抗生素(环丙沙星、甲硝唑)两周

• 复发性贮袋炎:可能需要更长疗程(约四周)的抗生素或生物制剂疗法(如维多珠单抗),采用最低有效剂量

• 预防复发:充分证据支持使用VSL#3(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链球菌混合物)维持缓解状态

益生菌虽不适用于急性贮袋炎治疗,但在初始缓解后的慢性病例中可用于预防复发。

专家建议

包括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在内的主要医学组织已就微生物组疗法(特别是益生菌和粪便微生物移植)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发布指导。然而当前证据仍有限且常针对特定疾病。

针对克罗恩病,益生菌和FMT均不建议常规使用,主要因缺乏显示一致疗效的强临床证据。AGA建议这些干预仅限临床试验中考虑,以便更严格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益生菌的作用前景稍好,尤其适用于轻度患者。特定菌株如VSL#3和大肠杆菌Nissle 1917在诱导和维持缓解方面显示出潜力。FMT虽非常规治疗,但在部分研究中显示积极效果,或可考虑用于难治性病例(即对常规治疗无反应的患者)的研究环境。

贮袋炎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术后的并发症,是益生菌临床获益最显著的领域。特别是高活性益生菌如VSL#3已被证实可预防既往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的复发。

尽管如此,益生菌目前不推荐用于治疗急性贮袋炎。同样,由于证据不足,FMT在贮袋炎治疗中也不建议用于临床试验之外。

结论:谨慎前行的进展

肠道微生物组在IBD中的作用是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虽然益生菌和FMT等微生物组疗法展现出令人兴奋的潜力,但其应用仍有限且高度个体化。总结如下:

• 克罗恩病对微生物干预反应不一致

• 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受益于靶向益生菌

• 贮袋炎在预防性益生菌治疗中效果最为显著

随着研究不断突破边界,微生物组不仅有望成为治疗靶点,更可能成为实现长期缓解的关键。在等待更强有力临床证据的同时,患者和医生已开始见证我们理解和管理IBD方式的初步变革。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利用唾液细菌和炎症介质预测儿童哮喘发作利用唾液细菌和炎症介质预测儿童哮喘发作
  • 肠道细菌增强免疫反应对抗肿瘤肠道细菌增强免疫反应对抗肿瘤
  • 肠道-大脑连接:健康肠道如何助力消化之外肠道-大脑连接:健康肠道如何助力消化之外
  • 肠道健康如何影响你的整体健康肠道健康如何影响你的整体健康
  • 微生物群、医疗相关感染与免疫受损宿主感染微生物群、医疗相关感染与免疫受损宿主感染
  • 肠道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微生物组与皮肤的奇妙联系肠道健康关乎全身健康:微生物组与皮肤的奇妙联系
  • 想自然增强免疫系统?每周必购这一种食物想自然增强免疫系统?每周必购这一种食物
  • 新研究揭示肠道细胞与大脑直接通信新研究揭示肠道细胞与大脑直接通信
  • 幼儿肠道微生物组不稳定与生长不良相关:马拉维的启示幼儿肠道微生物组不稳定与生长不良相关:马拉维的启示
  • 常见人工甜eners可能加速大脑衰老常见人工甜eners可能加速大脑衰老
  • 肠道健康基础:促进肠道健康的3个简单方法肠道健康基础:促进肠道健康的3个简单方法
  • 药物可对肠道微生物组产生持久影响药物可对肠道微生物组产生持久影响
  • 隐秘关联:肠道微生物组如何在疾病中触发慢性炎症隐秘关联:肠道微生物组如何在疾病中触发慢性炎症
  • 重症疾病中的微生物组:微生态失调、益生菌与粪菌移植在ICU感染中的应用重症疾病中的微生物组:微生态失调、益生菌与粪菌移植在ICU感染中的应用
  • 癌症与肠道微生物组 最新研究进展癌症与肠道微生物组 最新研究进展
  • 痤疮与可能帮助减轻症状的抗炎食物痤疮与可能帮助减轻症状的抗炎食物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