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不仅可能影响心脏和肺部,还可能增加罹患脑膜瘤——一种通常为非癌性的脑瘤——的风险,一项研究显示。
这种常见的脑瘤形成于大脑和脊髓的覆盖层。这项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并未证明空气污染直接导致脑膜瘤,而只是表明两者之间存在联系。
研究分析了多种空气污染物,包括与交通密切相关的污染物,如二氧化氮和超细颗粒物,这些污染物在城市环境中尤为集中。
研究人员发现,暴露于较高空气污染水平的人群患脑膜瘤的风险更高。
“各种类型的空气污染已被证明对健康有负面影响,而超细颗粒物小到足以穿过血脑屏障,可能直接影响脑组织,”哥本哈根丹麦癌症研究所的博士生乌拉·赫维德费尔特(Ulla Hvidtfeldt)表示。
“我们的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交通及其他来源的空气污染可能在脑膜瘤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并进一步证明空气污染可能影响大脑,而不仅仅是心脏和肺部,”赫维德费尔特补充道。
这项研究涵盖了近400万名丹麦成年人,平均年龄为35岁,研究随访时间为21年。
在此期间,有16,596人患上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其中包括4,645人罹患脑膜瘤。
研究结果指出,交通相关的超细颗粒物暴露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存在某种联系。
然而,该研究并未发现污染物与更具侵袭性的脑瘤(如胶质瘤)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这些结果,但如果改善空气质量有助于降低脑瘤风险,那将对公共健康产生实质性的积极影响,”赫维德费尔特表示。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