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心血管疾病(CVD)是澳大利亚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占全澳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每12分钟就有一人因此丧生。
心房颤动是一种公众普遍忽视的心脏心律失常,尽管媒体常聚焦心脏病发作,但这一隐匿风险需引起重视。
什么是心房颤动及其重要性
心房颤动(AF)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脏心律失常,影响全球2%的人口。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在澳大利亚已成为心脏相关住院的首要原因,超过心力衰竭和心脏病发作。事实上,50岁及以上澳大利亚人中超过三分之一(34%)患有心房颤动。
预计未来二十年,50岁以上人群的心房颤动病例将翻倍,主要由人口老龄化及超重和肥胖率上升所致。心房颤动患者面临心力衰竭风险增加3倍、中风可能性近5倍以及痴呆风险2倍的威胁。早期诊断和干预对有效管理和降低这些潜在致命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
心房颤动是由心房内异常电信号引发的心脏电活动紊乱,导致心房收缩失律,最终形成快速且不规则的心跳。
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头晕、呼吸急促、疲劳和运动耐受不良等多种症状。
心房颤动的风险因素
多种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会引发心房结构、电活动和自主神经变化,从而促进心房颤动发生。以下因素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 肥胖
- 高血压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2型糖尿病
- 高脂血症
- 身体活动不足
- 高酒精摄入量
- 吸烟
心房颤动的诊断方法
诊断心房颤动通常始于全科医生或心脏病专家就诊,并需记录持续30秒或更长的发作事件。诊断可能涉及多项评估:
- 筛查症状和风险因素
- 体格检查(脉率、心音听诊、血压测量)
- 相关病史
- 家族史
- 心电图(ECG)——记录心脏电活动并检测异常
- 霍特尔监测仪(便携式心电监测仪)——在日常活动中长期记录心脏电活动,帮助评估心悸或头晕等症状原因
- 超声心动图(超声)——评估心脏瓣膜、心腔大小和泵血功能
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心房颤动治疗因人而异,取决于多种个体因素。治疗策略主要分为两类:心率控制或心律控制。
心率控制旨在管理患者心率,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由于心房颤动患者心率通常高于正常值,将其调控至正常范围至关重要;若失控可能导致心肌病或心力衰竭。
心律控制则通过恢复正常心律(窦性心律)来管理心律失常,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手术方式实现,如直流电复律或导管消融术。
抗凝治疗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需与心率或心律控制疗法结合使用。心房颤动患者中风风险显著增高,因此常规使用抗凝药物以降低中风风险。
心房颤动的风险因素管理
生活方式相关风险因素与心房颤动发病的关联已得到充分证实。得益于阿德莱德的前沿研究,领先的心房颤动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证实,改善患者个体识别的风险因素可减少发作时间或频率,甚至彻底消除心房颤动。
研究表明,在以下患者群体中:
- 减重超过初始体重10%
- 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
- 通过CPAP疗法筛查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 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130/80
- 通过生活方式控制并监测血糖水平
- 每周酒精摄入量减少至<3杯
心脏功能和结构显著改善,心房颤动症状和负担减轻,实现心房颤动自由的可能性更高。
在我博士研究开展的ACTIVE AF研究中发现,每周运动210分钟(每日30分钟)的心房颤动患者,无心房颤动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两倍——40%对比20%。这些结果凸显了提升心肺适能对降低心房颤动负担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强大作用。
心房颤动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45岁以上人群均可享受简单的医保全科医生心脏健康检查。请尽快安排就诊,切勿拖延。一次心脏健康检查可能挽救您的生命。若您已患有心脏病,怀疑自己可能有心房颤动时,请立即返回心脏病专家处复诊。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