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向更晚期阶段进展的现象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尤其是处于早期阶段的患者。这是在美国心力衰竭学会(HFSA)2025年年会科学会议上公布的新数据结论。心力衰竭影响约670万美国人,且老年人承受的疾病负担尤为沉重。
达拉斯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三年级住院医师尼古拉斯·塔尔博特医学博士在数据展示中表示:"过去多项研究已量化心力衰竭分期的流行率,但关于进展速率及预测因素,特别是老年人群的进展规律,我们知之甚少。"为深入探究,塔尔博特及其同事分析了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社区研究(ARIC)队列的医疗记录,该研究追踪心血管健康状况。研究量化了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力衰竭学会心力衰竭分期在6年晚龄阶段的演变规律,并识别了与进展相关的临床特征及心脏生物标志物。
研究聚焦参与者第五次(2011-2013年)至第七次(2018-2019年)随访期间的心脏健康变化。参与者第五次随访时平均年龄74岁,第七次随访时达81岁。在第五次随访接受心电图和生物标志物评估的6112名参与者中,2894人完成了第七次随访。
第五次随访时无心力衰竭(0期)及A、B、C期患病率分别为3%、17%、78%和3%,至第七次随访时转变为1%、6%、86%和8%。无参与者发展为D期心力衰竭。超过五分之一的参与者在6年内进展至更高分期,C期患病率增长三倍。早期阶段患者进展尤为普遍——88%的0期和82%的A期参与者在随访期间发展为更严重的心力衰竭。
综合所有分期,男性、高龄人群、肥胖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以及NT-proBNP等生物标志物水平较高者更易发生病情进展。塔尔博特特别指出,冠状动脉疾病和心房颤动是心力衰竭进展风险比最高的两项协变量。
塔尔博特总结道:"对于社区老年人群,向更晚期心力衰竭阶段的进展极为常见,尤其在基线处于早期阶段者中。这些发现凸显了老年人群的心力衰竭负担,并强调了早期风险因素干预和密切监测的重要性。"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心脏病专家丹尼尔·加里医学博士作为塔尔博特报告的联合主持人表示,在老年人群中观察心力衰竭分期进展颇具挑战性。他认为这是一项优质研究,但希望扩展至其他年龄组,以厘清衰老相关的身体机能衰退等因素对疾病进展的影响。
加里向《Medscape医学新闻》表示:"对比其他年龄组将非常有价值,因为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我认为身体机能衰退是其中重要环节,因此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