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早期血肿扩大是自发性脑内出血(ICH)后不良预后的关键决定因素。识别可靠的血肿扩大预测因素有助于风险分层和及时干预。本研究旨在评估与24小时内早期血肿扩大相关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因素。
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至2021年间在韩国一家三级医院收治的连续自发性脑内出血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18岁、原发性自发性脑内出血、基线非增强CT(NCCT)和24小时内随访CT。收集了临床、实验室和用药史,并评估了NCCT/CT血管造影(CTA)影像标志物(斑点征、混杂征、低密度、漩涡征、黑洞征、岛屿征、平均血肿密度)。早期血肿扩大定义为随访CT上绝对体积增加≥6 cm³或相对增加≥33%。多变量逻辑回归确定了独立预测因素。
结果:在899名筛查患者中,581名符合纳入标准(平均年龄61.6岁;59.7%为男性)。78名患者(13.4%)出现早期血肿扩大。独立预测因素包括CTA斑点征(校正OR 9.001,95% CI 4.414–18.354)、混杂征(OR 3.054,95% CI 1.349–6.910)、平均血肿密度<60 HU(OR 2.432,95% CI 1.271–4.655)、男性性别(OR 2.902,95% CI 1.419–5.935)和他汀类药物使用(OR 2.990,95% CI 1.149–7.782)。既往抗血小板治疗与血肿扩大风险降低相关(OR 0.118,95% CI 0.014–0.981)。
结论:13.4%的患者出现早期血肿扩大,其预测因素包括CTA和NCCT标志物以及临床和药理学因素的组合。斑点征仍然是最强的预测因素,而NCCT特征如混杂征和低血肿密度也提供了实用的预后价值。这些发现强调了脑内出血扩大的多因素病理生理学,并突显了将影像学、临床和治疗变量整合到预测模型中的重要性,以改善早期风险分层并指导针对性干预。
关键词:血肿生长;血肿扩大;影像标志物;脑内出血;预测因素;进展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