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夜间高温与极端气温或提高中风风险Stroke : Warmer temperatures, hot nights may increase risk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medicalnewstoday.com德国 - 英语2025-08-05 21:48:38 - 阅读时长2分钟 - 926字
德国新研究显示夜间高温可使中风风险上升7%,特别是老年女性群体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奥格斯堡医院15年临床数据发现,极端气候条件下心血管系统受热应激影响,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变化和血管功能异常,建议通过充分补水、保持空气流通及局部降温等措施预防。专家指出该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对心脑血管健康的深层影响,但强调需进一步验证因果关系并扩展研究样本多样性。
夜间高温极端气温中风风险心血管事件热应激血容量电解质失衡血压波动血管炎症临床防护健康预警
研究发现夜间高温与极端气温或提高中风风险

研究揭示夜间高温与中风风险关联

2024年5月29日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指出,夜间气温升高可能显著提高中风风险,尤其是对老年女性群体影响更为突出。德国奥格斯堡医院的临床数据显示,在2006-2020年间记录的11,037例中风病例中,7%的发病情况与夜间高温存在统计学关联。

该研究追踪分析了2006年至2020年间每年5月至10月期间的中风病例,发现缺血性中风(占比67.3%)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占比26.7%)为主要类型。研究团队通过气象站每小时采集的温度、湿度及气压数据,排除日间温度干扰后证实:夜间热应激成为独立风险因素,其中71.3岁老年群体的风险增幅达14%。

加州萨德尔贝克医疗中心心脏病专家陈成汉(Cheng-Han Chen)医生指出:"极端高温会干扰心血管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这种热压力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异常,进而引发血栓或血管破裂。"不过亚特兰大皮埃蒙特医疗集团的杰恩·摩根(Jayne Morgan)医生提醒:"研究尚未完全建立因果关系,且样本群体同质化明显,可能影响全球推广性。"

热应激引发心血管事件机制

研究揭示了三个关键病理机制:

  1. 热导致血容量减少和血液黏稠度升高
  2. 电解质失衡引发血管调节异常
  3. 持续高温诱发血压波动及血管炎症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期间(2006-2020)全球陆地与海洋表面平均温度持续上升,2011-2020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十年。德国团队特别强调,随着气候变暖趋势加剧,此类健康风险可能呈指数级增长。

临床防护建议

两位专家共同提出以下防护措施:

  • 睡前补充500-800ml水分以维持血容量
  • 使用循环风扇保持空气流动,即使环境温度较高也有助于汗液蒸发降温
  • 前额、颈部及胸部冷敷可快速降低体核温度
  • 保持室内温度低于26℃,建议使用湿帘空调系统
  • 对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全天候血压监测

皮埃蒙特医疗集团健康教育总监摩根医生补充:"气候变化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热效应,空气污染中PM2.5等微粒物质的协同作用也可能加剧心血管损伤。"研究团队建议卫生部门建立极端天气健康预警系统,并优化高危人群的居家医疗支持体系。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AI疾病预测模型是否低估风险?AI疾病预测模型是否低估风险?
  • 新药展现治疗耐药性高血压潜力新药展现治疗耐药性高血压潜力
  • 带状疱疹疫苗或可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开创性研究揭示关联带状疱疹疫苗或可降低心脏病发作风险,开创性研究揭示关联
  • 新研究发现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新研究发现带状疱疹疫苗可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
  • 新药巴昔罗司他或成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突破口新药巴昔罗司他或成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突破口
  • 研究发现抗凝血药物比阿司匹林更有效预防心脏病发作研究发现抗凝血药物比阿司匹林更有效预防心脏病发作
  • 美国多地发布劳动节高温预警 多项安全措施需注意美国多地发布劳动节高温预警 多项安全措施需注意
  •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 新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在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方面优于阿司匹林新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在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方面优于阿司匹林
  • 新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方面优于阿司匹林新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在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方面优于阿司匹林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