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潟大学(Niigata University)医学牙学研究院皮肤科研究生木村春菜(Haruna Kimura)、长谷川明人(Akito Hasegawa)助理教授和阿部理一郎(Riichiro Abe)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联合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理学部化学科的大泽武正(Takemasa Ozawa)教授以及山梨大学(University of Yamanashi)医学部皮肤科讲师小川洋一(Yoichi Ogawa),开发了一种新型治疗候选物,可能改善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等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预后。
SJS/TEN是死亡率高达约30%的严重疾病。该研究团队先前发现,在SJS/TEN患者的病变皮肤中会发生一种称为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这一过程由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 1, FPR1)介导。在本研究中,团队开发了一种抑制坏死性凋亡的抑制剂,证明它能有效减少SJS/TEN模型细胞中的细胞死亡,并防止模型小鼠的疾病发作。该研究结果于2025年9月3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SJS/TEN由药物给药引发,特征是皮肤和黏膜的糜烂。根据日本临床指南,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是首选治疗方法,在难治性病例中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疗法。然而,约30%的患者仍面临致命后果,突显了对新型且更有效治疗方案的迫切需求。该研究团队先前发现,坏死性凋亡发生在SJS/TEN病变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内,这一过程是通过表皮细胞表达的受体FPR1的刺激而诱导的。因此,在本研究中,团队开发了一种筛选系统,用于识别具有强FPR1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并使用SJS/TEN模型细胞来证明FPR1抑制剂作为新型治疗剂的潜在功效。
该团队利用东京大学药物发现计划(Drug Discovery Initiative)的化合物库筛选了有效的FPR1抑制剂。FPR1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家族,该家族通过由G蛋白和β-阻抑蛋白(β-arrestins)介导的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大泽教授的团队先前开发了能够独立检测每种信号通路的G蛋白和β-阻抑蛋白检测方法。利用这些检测方法,研究人员筛选了东京大学化合物库,并选择了两种显示高FPR1抑制活性的候选化合物。此外,之前报道的其他五种抑制FPR1的化合物被作为参考候选物纳入。
来源:新潟大学(Niigata University)
参考文献:木村H(Kimura, H.)等(2025)《前临床模型中作为致命性皮肤药物反应治疗的甲酰肽受体-1介导细胞死亡的抑制》(Inhibition of formyl peptide receptor-1-mediated cell death as a therapy for lethal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 in preclinical model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