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的AI采用热潮正加速推进,风险投资公司门洛风投的最新报告显示,医疗机构采用AI的速度比整体经济快2.2倍。“多年来,医疗领域的AI始终是待兑现的承诺,”门洛风投合伙人格雷格·亚普表示,“如今我们看到大规模证据表明,AI工具已切实融入临床工作流程,简化工作并改善诊疗效果。”
数据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医疗行业AI现状报告》显示,2025年AI投资创下14亿美元纪录,较2024年总额增长近两倍,凸显AI在改造临床工作流程、患者互动及药物发现中的关键作用。
医疗机构主导AI投资主体
报告显示,医疗机构贡献约75%的AI投资,占总额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缓解行政压力,包括临床文档处理(6亿美元)和计费自动化(4.5亿美元)。患者互动工具与预先授权工具呈现最快增速,年增长率分别达20倍和10倍。
报告同时指出,医疗机构正加速采购AI工具以获取运营效益:医疗系统的采购周期缩短18%,门诊机构提速22%。然而支付方仍持谨慎态度,维持较慢采用节奏持续测试AI应用。
本轮投资热潮的最大受益者是初创企业,占据85%总投资额。但多数医疗机构仍倾向选择成熟的电子病历(EHR)供应商,表明品牌熟悉度与系统集成便捷性仍是采购决策关键因素。此外,67%使用环境转录工具(即在医患会诊期间后台运行的自然语言AI系统)的门诊机构预计三年内更换供应商,凸显客户留存竞争白热化。与此同时,66%受访的制药与生物技术企业正聚焦药物研发全周期实验AI,通过构建或微调专有模型、开发数据分析工具来设计实施医学实验。
工作流程整合成新挑战
当前医疗AI正处于关键转折点。本周,被称作“医生版ChatGPT”的医疗AI平台OpenEvidence刚获谷歌风投领投2亿美元融资,估值飙升至60亿美元,标志着行业正从试点模型转向专业化领域训练AI模型。
门洛风投的研究表明,AI整合——特别是产品设计与工作流程适配可能造成的瓶颈——将成为行业下一增长阶段。当机构从试点转向规模化应用,挑战已非证明AI价值,而是确保其无缝融入维系医院、实验室及支付系统运转的复杂工作流程。
“当前医疗AI阶段的难点已不再是模型问题,”门洛风投总监德里克·肖指出,“而是产品与工作流程问题,无论是在繁忙医院集成AI,还是在药物发现的湿实验室流程中嵌入智能体。成功攻克此关的公司将重新定义医疗服务与科学发展的未来。”
微软今年3月曾推出AI语音助手Dragon Copilot,助力医疗专业人员减轻文书负担。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