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心脏病发作的主要原因长期被归咎于高胆固醇。这种观点促使约5000万美国人服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胆固醇水平。尽管这类药物已广泛应用近40年,但心血管疾病仍是头号致死因素,这表明可能存在其他致病机制。
最新研究证据显示感染可能显著影响心血管健康。系统性综述证实流感病毒可引发心肌梗死和脑卒中,SARS-CoV-2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柯萨奇B病毒均被确认与心脏病发作存在关联(《心血管研究》,2025年6月17日)。威尔士医疗记录分析显示(《BMJ开放》,2025年6月30日),2010-2020年间入院治疗的心血管事件患者中4.5%-5%伴随尿路感染,提示急性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诱发心血管并发症。
更令人关注的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长期影响。儿童时期感染该病毒后,其可长期潜伏在脊柱和大脑中,成年后可能以带状疱疹形式复发。神经病学研究(《神经病学》,2014年1月21日)证实带状疱疹与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存在显著关联。
牙周病作为感染与心血管疾病的又一连接点备受关注。这种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由牙菌斑细菌产生毒素引发免疫反应所致。数十年研究证实(《牙周病学2000》,2023年11月23日)牙周病患者更易患心血管疾病,最新机制研究(《细胞信号传导》,2025年8月)揭示口腔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循环诱发血管炎症损伤。
值得关注的是疫苗接种的双重保护作用。除预防感染外,针对流感、RSV和带状疱疹的疫苗已被证明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意外风险(《动脉粥样硬化》,2025年6月13日;《国际传染病杂志》,2025年7月31日;《临床传染病》,2025年8月9日)。更具突破性的是,《自然》(2025年4月2日)和《美国医学会杂志》(2025年4月23日)发表的研究均证实带状疱疹疫苗接种者痴呆症发病率显著降低。
这些发现正在颠覆传统认知神经科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病因的理解。专家建议心脏病学家、神经学家与传染病专家应加强跨学科协作,共同应对心血管疾病、脑卒中和痴呆症等重大健康威胁。
(注:原文作者为联合专栏作家,其联系信息及相关书籍推广内容已按要求删除)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