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致力于维护健康、预防、缓解或治愈疾病的科学实践。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在苏联召开的国际会议上通过了《阿拉木图健康宣言》,旨在为各国政府规划覆盖全社会各阶层的医疗卫生体系提供依据。该宣言重申:"健康是身体、精神及社会福祉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指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无病无弱),这是基本人权;实现最高健康水平是全球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其实现需卫生部门以外的众多社会经济领域共同行动。"广义而言,医学实践——即促进和维护健康的活动——正致力于实现这一理想。
卫生服务体系的组织
各国普遍力求通过优化卫生服务体系组织,使个人、家庭和社区最大限度地运用现有知识与技术来促进、维护和恢复健康。为此,政府及其他机构面临多项任务:(1) 全面掌握需求规模、范围及紧迫性,缺乏准确信息将导致规划偏差;(2) 依据资金、人力及物资等可用资源评估需求,发展中国家常需外部援助补充自有资源;(3) 基于评估结果制定切实目标并规划方案;(4) 建立评估机制,因信息不可靠与评估不准确易引发混乱、浪费与低效。
任何卫生服务均体现多重相互关联的特征,其中最显性(但对国家而言未必最重要)的是治疗功能,即照护已患病者。其他功能包括针对特定群体(如儿童或孕妇)及特定需求(如营养或免疫)的专项服务、保护个人与社区健康的预防服务、健康教育,以及前述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工作。
医疗保健的层级
在治疗领域存在多种形式的医疗实践,可视为金字塔结构:三个层级代表专业性与技术复杂度递增,但服务患者数量逐级减少。仅需特殊诊疗的患者应经基层筛选后转至第二级(咨询级)或第三级(专科治疗级),后者的单次服务成本显著更高。第一级即初级卫生保健,是患者与医疗体系的首次接触点。
初级卫生保健是一国健康维护体系不可分割的核心组成部分。《阿拉木图宣言》将其定义为"基于实用、科学合理且社会可接受的方法与技术,通过社区全民参与,以社区和国家各发展阶段均可负担的成本,使个人与家庭普遍获得的医疗卫生服务"。发达国家通常由医学资质医师提供初级保健;发展中国家则常由非医学专业人员承担首诊服务。
绝大多数患者可在初级层面得到完全诊疗。未解决者将转诊至第二级(二级卫生保健或转诊服务),由专科顾问进行诊断或实施X光检查等特殊检测。二级保健常需依托地方或区域医院的技术支持。但如今医院提供的影像及实验室服务正日益直接向家庭医生开放,从而提升其诊疗能力与服务范围。第三级专科服务由教学医院及妇女、儿童、精神疾病等专科机构提供。各级治疗成本的显著差异对发展中国家尤为关键——初级保健成本通常仅为第三级的零头,尽管此类国家各层级医疗支出多由政府承担。
理想状态下,各级医疗服务应覆盖全体患者,即实现全民医疗。相对富裕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富裕群体可通过私营部门获取自选医疗服务;但全球多数民众仍不同程度依赖国家提供的卫生服务,其个人贡献比例较低,贫困国家民众甚至无需付费。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