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政府已推出人工智能(AI)系统,以应对该国药品持续短缺的问题,尤其针对难民营聚集区和交通不便的偏远社区。
该离线AI框架由国际恢复与发展基金会(IFRAD)开发,专为互联网接入不可靠地区的政府卫生供应链设计。系统首席研究员盖迪恩·阿帕科表示:"该模型使低网络覆盖区的医疗工作者可通过手机离线录入数据。设备短暂联网后,信息将自动上传至区域服务器,使区域卫生官员和国家医药仓库能实时监控供应水平并重新分配药品。"
阿帕科进一步解释,系统采用预测性需求分析技术,可提前两至三周转预测药品需求。"目标是确保母亲、儿童和难民抵达医疗机构时能获得所需药品,避免因长途跋涉寻找其他机构或自费购药造成的负担。"
目前完成20%的试点项目聚焦卡拉莫贾地区、凯盖格瓦等西南部区域及其他服务超210万人口的偏远地区。项目已获3.58亿先令资金用于需求评估和基线数据收集,后续将规划全国推广。
国际恢复与发展基金会执行董事帕特里克·穆吉沙周五强调了药品短缺带来的人道代价:"疫情暴发时,大量人群可能感染(如霍乱疫情),但药品常供应不足。少数早到者获得治疗,其余人因订单未及时下达而错过救治。国家医药仓库有时需数周甚至一两个月才能补货。"他补充道,难民和孕产妇常需步行数小时寻药:"若母亲步行两小时抵达机构却无药可用,只得再步行两小时寻找替代方案。借助此系统,区域卫生官员将实时监控库存,确保药品按需供应。"
卫生部营养师萨马莉·纳穆科塞指出,该系统提升了数据准确性并支持循证决策:"无网络机构仍能及时处理数据申请药品...通过缩短应急响应延迟,系统全面推广后将确保难民营地及其他偏远地区持续获得基本药品。"
尽管《2012年基本药品与卫生用品管理手册》规定了有效库存管理要求,但2023年审计长报告指出,国家医药仓库常对医疗机构供应不足,且配送严重滞后。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