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预防、治疗及康复“脑卒中”的策略Stroke: Strategies to prevent, treat, and recover from a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www.health.harvard.edu美国 - 英语2025-08-05 21:50:0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05字
本文由哈佛医学院专家团队撰写,系统阐述了中风预防、识别及康复的全流程策略。内容涵盖不可控风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和可控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的管理,详细解析了缺血性/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差异,并提供从急性期救治到长期康复的完整方案,重点强调早期识别FAST原则及多学科康复团队的重要性。
中风脑卒中中风预防中风治疗中风康复中风风险因素中风信号疾病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特殊关注领域
中风:预防、治疗及康复“脑卒中”的策略

认知中风风险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年龄:55岁后每增加10岁,中风风险翻倍。65岁以上人群占全部中风病例的三分之二,88%的致死病例集中于该群体。但年轻群体中风发病率近年上升15%,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年轻化密切相关。

性别:女性年均中风发生率和致死率均高于男性(参见"女性中风:风险与预后差异"专题)。绝经后风险显著上升,妊娠期子痫前期/子痫、子宫内膜异位、40岁前卵巢早衰及45岁前绝经均属高危因素。

种族:青年和中年人群中,黑人中风风险是白人的4倍,拉丁裔为白人的2倍。系统性种族歧视导致的慢性压力及医疗资源获取差异是重要成因。

家族史:一级亲属中风使风险提升30%,若父母65岁前中风则风险激增至3倍。

遗传因素:异常凝血基因及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先天性血管病变具有遗传性,但家族聚集性也可能源于共同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可控危险因素

对于缺血性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主要可控风险包括:

  • 高血压(首要可控因素)
  • 糖尿病
  • 异常胆固醇水平
  • 肥胖
  • 吸烟
  • 滥用药物
  • 过量饮酒
  • 久坐与不良饮食

这些因素通过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同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需与医生协作进行系统管理。

出血性中风防控

高血压仍是主要诱因,但部分病例突发于无明显基础病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等先天病变常隐匿存在,可能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中偶然发现。

识别中风信号

  • 两大类型:缺血性(血栓阻塞)与出血性(血管破裂)
  • 小中风(TIA):症状24小时内消退但需紧急处理
  • 典型症状:面部不对称、单侧肢体无力、言语障碍(FAST原则)
  • 突发应对: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发作时间

疾病管理策略

急性期治疗

  • 缺血性中风: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需在4.5小时内使用,机械取栓可延长至24小时
  • 出血性中风:降压治疗(目标收缩压<140mmHg)和手术干预(动脉瘤夹闭/介入栓塞)

康复管理

  • 早期介入:出院前启动康复评估
  • 多学科团队: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同步进行
  • 心理支持: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达30%-50%,需药物与心理干预结合

二级预防

  •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抗凝治疗(适用于房颤患者)
  • 定期监测: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

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调整:地中海饮食(每日5份蔬果,限制饱和脂肪)
  • 运动处方: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 戒断管理:提供尼古丁替代疗法及药物辅助戒烟

特殊关注领域

  • 睡眠呼吸暂停:通过CPAP治疗改善夜间缺氧
  • 房颤管理: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较华法林更安全
  • 血压控制:家庭自测血压联合定期医院随访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 冠心病患者生活指南冠心病患者生活指南
  • 心房颤动——最常见的重要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最常见的重要心律失常
  • 老年人小中风症状识别指南老年人小中风症状识别指南
  • 心房颤动(AFib)心房颤动(AFib)
  • 心血管疾病(CVD)心血管疾病(CVD)
  •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 帮助您了解心房颤动帮助您了解心房颤动
  • 隐匿性脑梗死与白质高信号增加跌倒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揭示隐匿性脑梗死与白质高信号增加跌倒风险 美国心脏协会研究揭示
  • 中风:定义、症状与治疗中风:定义、症状与治疗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