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Ute Eppinger
受访者:Thorsten Steinfeldt医学博士、哲学博士
德国法兰克福BG Unfallklinik麻醉与重症医学及疼痛治疗科主任
全身麻醉仍是医院常用标准方案,尽管局部麻醉更安全温和。这种观念是否正在改变?
局部麻醉的应用正在显著增长。继续教育课程几乎全部满员,市场需求旺盛。这种趋势背后有多重因素:临床医生希望以最小副作用、无痛且经济的方式治疗患者。局部麻醉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局部麻醉后患者可尽快进食饮水,保持清醒状态并快速活动,这降低了血栓和循环系统并发症风险。患者能够更快从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关节手术等术后患者也能更早活动和出院。
患者是否仍倾向于选择全身麻醉,因为他们认为那意味着「深度睡眠」?
局部麻醉尚未在患者群体中广泛普及。只有在麻醉医生术前详细解释后,患者才会开始主动选择。许多患者并不了解其优势。
全身麻醉(在德语中为Allgemeinanästhesie)通过强效催眠药、止痛药及必要时的肌肉松弛剂,在大脑层面关闭意识和痛觉。根据麻醉深度,患者可能需要机械通气。中枢生命功能会被抑制,必须通过人工方式维持。从许多方面看,全身麻醉更类似于医学诱导的昏迷。
全身麻醉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什么?
虽然全身麻醉总体安全,但风险和副作用会随年龄增长和基础疾病而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喉咙痛、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记忆问题较为常见。恶心呕吐还可能延长恢复室停留时间。
术后谵妄也是潜在风险——这是一种重大手术后可能出现的暂时性脑功能障碍。某些手术,如胆囊或阑尾切除术,其固有风险较低。谵妄患者可能出现混乱、时空定向障碍和感知障碍,甚至自行拔除静脉导管、受伤、从床上跌落或踉跄走动。
虽然谵妄通常具有自限性,但患者会受到显著影响,部分人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此外,它还与术后中风和心脏病发作风险增加相关。
局部麻醉如何发挥作用?
局部麻醉通过超声引导精准阻断手术区域神经传导。局部麻醉药物注射至神经周围,通常15-20分钟内使特定部位麻木数小时,中断疼痛信号传递。
多数局部麻醉过程中患者保持清醒,仅有特定身体部位被麻醉。中枢生命功能得以维持。
这种方法避免了全身麻醉相关的许多并发症,包括术后恶心呕吐以及记忆障碍等认知问题,这是其主要优势。对于心肺疾病患者,局部麻醉也可避免全身麻醉的部分系统性并发症。
哪些手术适合采用局部麻醉?
腹部手术、心脏手术和大部分头部手术必须使用全身麻醉。但对于几乎所有其他手术,局部麻醉都是可行选项。硬膜外或脊髓麻醉特别适合腿部、腹股沟和下腹部手术。手部或足部手术也可安全实施周围神经阻滞。
前列腺活检(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能否改用局部麻醉?
是的。前列腺活检可在脊髓麻醉下轻松完成,且可行性极高。我强烈建议采用该方法。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复杂疝气修复这类持续时间较长的手术,脊髓麻醉可能不适用,仍需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可能导致术后谵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麻醉深度和手术时长。局部麻醉在此方面有何优势?
当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联合使用时,可维持较浅的镇静状态。患者所需麻醉剂和术后止痛药更少,阿片类药物使用量降低。这带来更快恢复、更少恶心呕吐、更低定向障碍发生率,以及更快转至普通病房。
局部麻醉的普及程度如何?
在BG Unfallklinik法兰克福等医院,高达90%的手术采用联合麻醉方案——这是欧洲最高的比例之一。在处理多种手术的市政医院,这一比例可能接近50%。
局部麻醉是否比全身麻醉更复杂?
是的。需要精确的解剖知识和超声引导技术的操作熟练度。正确的患者选择和药物选择至关重要。局部麻醉还需要更多术前准备、充分的患者沟通和术中监测,这对医院初期实施可能构成挑战。
人员配置是否影响其使用?
绝对相关。某些医院因改变工作流程和耗时因素而限制使用局部麻醉。知识共享和人员培训是克服这些障碍的关键。例如,术前预先实施神经阻滞再进行全身麻醉的流畅方案,可减少麻醉后护理单元时间。
局部麻醉推广需要哪些条件?
要使局部麻醉成为标准方案,需要患者接受度与医院流程整合相结合。
局部麻醉存在哪些风险?
多数局部麻醉形式风险较低。罕见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损伤或局部麻醉药意外血管内注射。可能出现瘀伤但通常迅速消退。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