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起令人警醒的病例。一名大四学生为赶高铁,狂奔10分钟后,不仅全身剧痛难忍,还排出了茶色尿液。经医生诊断,该学生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症。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公众对高强度运动风险的关注。医生强调,这一病例凸显了平日缺乏运动的人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横纹肌溶解症与急性肾损伤密切相关。
你知道横纹肌溶解症有多可怕?
从这名学生排出的茶色尿入手,来解析横纹肌溶解症的病理机制。当肌肉受损时,肌红蛋白会释放入血,随着血液循环,它会堵塞肾小管,进而导致急性肾损伤。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剧烈运动、外伤、药物或毒素、感染、代谢紊乱等。其中,“运动型横纹肌溶解症”较为常见,通常是在突然高强度运动、高温环境、脱水等情况下触发。像医学科普中提到,“运动小白”,比如案例中的学生这类平时缺乏运动的人,药物滥用者,如使用违禁减肥药的人,还有高温作业者,都是横纹肌溶解症的高危人群。
横纹肌溶解症症状早知道,应对有方!
横纹肌溶解症的症状有轻有重。轻度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以及排出茶色尿,其中茶色尿是关键的预警信号。而重症则会出现肾衰竭、电解质紊乱、休克等情况。一旦发现相关症状,要把握“黄金处理窗口期”。比如,立即停止运动,充分补水,避免二次损伤。要是出现持续肌肉疼痛、尿量减少、意识模糊等情况,就需要紧急就医。需要注意的是,有人认为忍耐疼痛就能恢复,或者自行用药缓解,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及时就医才是关键。
科学运动,远离横纹肌溶解症!
运动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遵循渐进式训练原则,每周运动强度增幅不超过10%,同时热身与拉伸必不可少。案例中的学生就是因为平日缺乏运动,突然狂奔10分钟,才引发了横纹肌溶解症。在高温或高湿环境中运动,每小时要补充含电解质液体500ml。运动时,要通过心率监测等方式,确保运动强度与体能相匹配。对于药物使用者,如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以及慢性病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者,运动时更要注意,必要时需遵医嘱调整运动方案。 这起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科学运动和健康监测同样重要。大家要避免“报复性运动”,养成渐进训练、适应环境和及时补液的好习惯。若出现肌肉疼痛伴茶色尿,应立即就医,以免引发急性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