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56岁的张女士因左肩持续疼痛2个月且锁骨上方出现包块,最终被确诊为左肺恶性肿瘤。起初,她以为是肩周炎未重视,结果肿瘤发展至13cm×20cm。郑州大学洛阳中心医院胸外科专家指出,约15%的肩痛源于肩周炎,其余可能由严重疾病引发。这一事件引发了大家对“非典型癌症疼痛”的关注。
肺癌引发肩痛有哪三种表现?机制是什么?
肺癌引发的肩痛有三种情况。一是神经压迫性疼痛,肺上沟瘤压迫膈神经或臂丛神经,会让肩背有持续性钝痛,还可能放射到手臂。这种疼痛晚上会更严重,活动不受影响,吃常规止痛药也没用,还可能伴随Horner综合征,也就是瞳孔缩小、眼睑下垂。二是骨转移性疼痛,癌细胞侵袭肩胛骨或肋骨,造成溶骨性破坏,引发剧烈刺痛。疼痛会越来越重,晚上加剧,按压骨骼时更疼,还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三是淋巴结转移压迫症状,癌细胞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形成包块,压迫周围组织产生牵拉性疼痛。包块质地硬、无痛但会逐渐增大,还可能伴随吞咽困难或呼吸受限。张女士的情况就对应这三种表现,提醒大家出现这些情况要做胸部CT和骨扫描联合筛查。
如何区分肩痛是肩周炎还是恶性肿瘤?
肩周炎和恶性肿瘤引发的肩痛有明显区别。肩周炎活动时疼得厉害,休息能缓解,疼痛范围小,晚上痛感减轻,被动活动受限明显,病程一般6 - 24个月会自行好转。而恶性肿瘤疼痛以静息痛为主,活动不影响疼痛强度,晚上更疼,止痛药效果差,还会伴随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病情会越来越糟。关键鉴别标志有三个,一是包块触诊,锁骨上或腋窝摸到无痛性硬结,可能是肿瘤转移,要做CT引导下活检;二是疼痛耐受性,肿瘤相关疼痛吃非甾体抗炎药效果差,肩周炎患者能短期缓解;三是影像学差异,X线能看到骨转移的溶骨性破坏,CT/MRI能发现肺部原发灶或转移灶,肩周炎只是肩关节囊增厚。张女士初期就因症状像肩周炎而延误诊断,所以持续超过3周且伴随消瘦的肩痛患者,医生要进行肿瘤筛查。
肩痛患者该如何进行医学排查?
肩痛患者的排查分三个阶段。初步筛查是在疼痛1 - 3周时,做胸部正侧位X线看肺部有无异常,做肩关节X线排除骨折或骨质破坏,还要做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异常,检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肿瘤标志物。深度排查在3 - 6周,做CT/MRI增强扫描,胸部CT找肺部占位病变,MRI评估臂丛神经受压程度,还要做骨扫描排查全身骨骼转移灶,重点看肩胛骨、肋骨区域。确诊阶段是发现包块或症状恶化时,做锁骨上淋巴结细针穿刺或肺部结节活检明确病理类型,然后胸外科、肿瘤科、放射科多学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评估手术或化疗可行性。患者疼痛持续超2周,且夜间痛大于日间痛、体重下降超5%、摸到固定包块、止痛药无效,就要立即就诊。高危人群,像有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的,每年要做低剂量胸部CT筛查。 这个案例提醒大家,要对持续超3周的肩痛,尤其是伴随消瘦、夜间加剧等症状的,提高警惕,及时做胸部CT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