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4岁男孩乳牙龋齿酿大祸,家长常踩的‘坑’危害有多大?

作者:范致远
2025-09-14 09:25:01阅读时长3分钟1039字
4岁男孩乳牙龋齿酿大祸,家长常踩的‘坑’危害有多大?
口腔科乳牙龋齿乳牙护理儿童口腔健康乳牙根尖脓肿恒牙发育早期干预定期检查龋齿分级治疗家庭预防含氟牙膏窝沟封闭口腔检查

内容摘要

乳牙龋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面部肿胀、恒牙发育异常等问题。家长需纠正乳牙无需治疗的认知误区,重视早期干预和定期检查,确保孩子牙齿健康。

近期,长沙晚报报道了4岁男孩乐乐的经历,因奶奶觉得“乳牙不用管,新牙自会长”,没及时治疗龋齿,导致龋齿烂至牙髓,引发根尖脓肿,可能影响恒牙发育。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主任胡淳指出,家长需纠正“乳牙无需治疗”的认知误区。这一事件为家长们敲响了儿童口腔健康的警钟。

家长常踩的乳牙护理“坑”,危害有多大?

家长们在孩子乳牙护理上,常见以下误区:一是觉得“乳牙反正要换,烂了不用管”,就像乐乐奶奶,忽视龋齿进展可能提前破坏恒牙胚;二是认为“孩子太小无法补牙”,其实现代儿童牙科已有镇静治疗技术;三是觉得“只有明显疼痛才需就医”,但早期龋齿可能无痛感,却已存在牙体破坏,会延误最佳干预时机。

乳牙龋齿危害不小,直接危害是龋齿发展至牙髓引发感染,可能造成面部肿胀、发热等全身性感染风险。对恒牙发育也有影响,乳牙根尖炎症直接破坏下方恒牙胚,导致恒牙釉质发育不全,表现为牙齿黄斑或凹陷,甚至萌出方向异常。还会损伤咬合功能,乳牙早失导致邻牙倾斜、间隙缩小,未来恒牙可能因空间不足出现拥挤或错颌畸形。中国口腔医学会统计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达70%,但仅约20%家长能识别早期龋齿迹象,可见健康教育很迫切。

乳牙龋齿怎么分级治疗?流程是啥?

乳牙龋齿根据发展阶段有不同处理方案。浅龋(牙釉质龋)仅需去除腐质后树脂充填,治疗时间短且无需麻醉,是最佳干预窗口期。中龋(牙本质龋)需进一步清除龋坏组织,可能引发冷热敏感,需使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材料修复。深龋及髓(牙髓炎/根尖周炎)需进行儿童牙髓治疗,如间接盖髓或根管治疗,保留乳牙至自然脱落,避免提前拔牙。若牙齿严重破坏需拔除,则必须安装间隙保持器,如丝圈式或舌弓式,防止邻牙移位占用恒牙位置。

治疗时,对于极度焦虑儿童,可采用笑气吸入或口服镇静剂辅助治疗。治疗后,家长要监督孩子避免咬硬物,使用含氟牙膏(每次豌豆大小)强化牙齿,每3 - 6个月定期复查。

家庭如何预防乳牙龋齿?日常咋管理?

家长可每月检查孩子牙齿咬合面、牙缝是否出现黑线或白垩斑,观察孩子是否有单侧咀嚼、咬合偏斜等异常行为。饮食上,控制添加糖摄入量(每日<25克),避免夜奶或睡前喝奶,餐后用清水漱口或咀嚼无糖木糖醇口香糖。

刷牙采用“圆弧法”清洁牙齿外侧、内侧及咬合面,使用含氟儿童牙膏(氟浓度500 - 1100ppm),家长需辅助刷牙至6岁,监督至8岁。孩子乳磨牙萌出后(3 - 4岁)要及时进行窝沟封闭,阻断细菌侵入窝沟引发龋齿。建议每3 - 6个月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利用X光片监测恒牙胚发育状况,尤其关注第一恒磨牙(6岁molars)萌出情况。高风险儿童(如已有龋齿史、饮食习惯差)可考虑每半年进行一次局部涂氟治疗,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

家长们要摒弃“乳牙无用论”,做好日常护理,定期检查,及时干预龋齿,为孩子牙齿健康护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雷暴哮喘咋来的,哪些人易中招?
谷爱凌10小时康复理疗,普通人损伤修复能借鉴啥?
男星不当刮痧高烧入院!刮痧危害与安全攻略揭秘
8岁男孩夜间咳嗽呕吐究竟咋回事?家长必看!
雷暴哮喘危害大,公众需做好这些事降低发病风险!
情绪崩溃竟致程序员脑梗!情绪咋引爆中风?
守护孩子远离“毒”玩具,消费者监管部门都要行动!
喝鲜奶想安全,这些攻略要记牢!
‘蹿稀酸奶’爆火,喝多了到底有啥健康风险?
家庭防癌症,这几招科学用油建议请收好!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