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重庆医学生自我针灸,医学教育规范之路在哪?

作者:蓝季动
2025-10-19 11:35:01阅读时长2分钟954字
重庆医学生自我针灸,医学教育规范之路在哪?
中医科感染自我针灸医学教育针灸风险感染风险神经损伤临床实训规范操作仿真模型虚拟现实训练导师监督标准化病人安全守则操作能力考核

内容摘要

重庆一名针灸专业医学生发布自我练习针灸视频引发热议。自我针灸存在感染、神经损伤等健康风险,医学教育需加强规范实训,保障学生安全。

近期,重庆一名针灸专业医学生发布自我练习针灸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他展示在手臂、腿部施针过程,称自我练习能保持手感、降低临床失误风险。这一行为获部分网友认可其学习主动性,但也引发专家对安全性和规范性的担忧,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0万次,重庆中医药学院未回应。

自我针灸练习,暗藏多少健康风险?

自我针灸练习存在诸多潜在健康风险。在感染与并发症风险方面,即便使用一次性针具,反复穿刺同一部位也可能破坏皮肤屏障,若消毒不彻底,易引发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化脓等。而且,针灸需精准控制角度和深度,若误伤浅表神经,会引发麻木或刺痛感;刺入深部血管,可能导致血肿或神经功能障碍。另外,自我施针时过度专注或焦虑,还可能诱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出现头晕、心悸、冷汗等症状,严重时需紧急处理。

长期慢性损伤也不容忽视,反复在同一穴位施针会使局部组织纤维化,降低穴位敏感性,甚至形成硬结或慢性炎症,影响后续治疗效果。长期忽视无菌操作还会增加耐药菌定植风险,导致难治性感染。单人操作时,若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意外刺入动脉,因无法及时获得第三方协助,可能延误止血或急救。

医学教育实践训练,规范之路在何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针灸临床实训规范》要求,学生先在仿真人体模型完成基础操作训练,再过渡到标准化病人和临床患者。高校实验室配备的高精度仿真皮肤模型,能模拟进针阻力、疼痛阈值等真实场景。

然而,部分医学院校因经费限制,仿真设备数量不足,学生课后缺乏自主练习机会。标准化病人招募困难,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学生只能通过有限的临床实习积累经验。同时,自我练习未被纳入教学大纲,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评估标准,可能形成监管盲区。部分学生为追求“手感”过度练习,还可能违背医学伦理中“不伤害”原则。

替代方案来助力,安全提升针灸技能!

医学院校可增加仿真模型投入,采用模块化设计,模拟不同体型患者的解剖结构差异。开发虚拟现实(VR)针灸训练系统,通过触觉反馈技术模拟进针阻力,实时显示穴位深度与周围组织关系。

推行“导师监督制”,允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模型进行课后练习,并记录操作视频供复盘分析。制定《自我练习安全守则》,明确禁止在重要血管神经密集区进行自主练习。

扩大标准化病人项目规模,培训健康志愿者参与模拟诊疗,覆盖常见病症的针灸场景。建立“操作能力分级考核体系”,学生需通过模型操作、模拟病人考核后,方可进入临床实习阶段。

该事件揭示医学生技能提升与安全规范矛盾,医学教育应保障安全,为学生提供科学训练路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梭子蟹蟹腮有粉色颗粒别慌,教你安全吃海鲜!
29岁空姐辞3.2万年薪陪母抗癌,肺腺癌早筛不能等!
马拉松新规实施,能否真正保障跑者健康安全?
何炅衰老焦虑引关注,个体与社会如何携手应对?
双眼皮埋线手术竟藏金属针,医美安全问题咋解决?
六成妈妈因哺乳不便减少外出,公共场所哺乳困境咋解决?
上海柚子自愈引热议,果胶护肠吃法大揭秘!
广东“复制粘贴脸”夫妻走红,“夫妻相”成因大揭秘!
兰州兰石医院‘喜报’事件暴露的医疗难题如何破局?
儿童CT检查新标准实施,到底好在哪?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