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突然刺痛或火辣辣疼时,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掏耳朵,可这反而可能让问题更严重。外耳道炎是耳鼻喉科很常见的毛病,每年好多人受它困扰。弄清楚它的发病原因和怎么防治,对保护耳朵健康特别重要。
为啥会得外耳道炎?主要和3类原因有关
- 微生物“作乱”
耳道里本来有正常的菌群,但要是处在湿度超过70%的密闭环境里,真菌孢子发芽的概率会大幅增加——这也是夏天外耳道炎更常见的原因。 - 耳道皮肤“保护膜”破了
用棉签、挖耳勺掏耳朵,容易把耳道皮肤弄出小伤口。经常掏耳朵的人,耳道皮肤的保护功能比普通人弱20%左右,防御力明显下降。 - 环境“帮倒忙”
长时间戴耳机,耳道里会变成又热又潮的环境(温度35-37℃,湿度80%以上),刚好给微生物繁殖“搭了窝”;空调吹久了,耳道太干,也会打乱它的正常代谢。
耳朵疼?先分清是不是外耳道炎
耳朵疼不一定是外耳道炎,得和这几种毛病区分开:
- 中耳炎:疼的时候还会耳朵闷、听不清,医生检查鼓膜会发现发红或者破了;
- 颞下颌关节紊乱:嚼东西的时候疼得更厉害,通常有单侧嚼东西的习惯;
- 带状疱疹初期:耳道火辣辣疼48小时后,会冒出一堆小水疱,容易被误判。
怀疑得了外耳道炎?先做这3点应急处理
- 别再刺激耳朵
马上停下掏耳朵、游泳这些行为,不然会加重损伤——临床观察发现,继续刺激会让恢复时间变长1-2倍。 - 调整环境减少“伤害”
洗澡戴防水耳塞,耳机一次用不超过1小时;能用吹风机冷风档吹耳道,保持15厘米距离帮着干燥。 -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要是耳道流脓、明显听不清,或者还发烧了,最好72小时内去看医生。医生会用耳内镜检查,或者取分泌物检测来确诊。
长期预防:从5个方面保护耳道
想远离外耳道炎,不妨试试这5个方法:
- 关注耳道“小环境”
定期查耳道菌群,了解里面的微生物平衡情况; - 清洁要“讲科学”
根据耳道的酸碱性选清洁产品,别破坏它本身的“保护膜”; - 耳机用对了才安全
音量别超过60%,双耳换着戴,一次别用太久; - 运动后记得“擦干”
游泳戴防水耳塞,运动完及时把耳道里的水弄干; - 吃对食物帮抗炎
适量吃点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比如坚果、深海鱼),帮着减轻炎症反应。
还有两类人要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的人,感染风险比普通人高3-5倍,要是耳朵一直疼得赶紧去医院。最新指南说,这类人耳痛超过72小时就得找专科医生评估。
其实耳道自己能“打扫卫生”,过度折腾反而会打破它的平衡。建议每年做1次耳道健康检查,订个适合自己的维护方案。要是耳朵不舒服,先找专业医院看,别自己乱处理——不然可能把小问题搞复杂。
最后再提醒一句:耳朵难受时,专业医生的判断比“自己掏耳朵”靠谱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