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菌是一种“看免疫力下菜碟”的细菌——当人体免疫力正常时,它会悄悄潜伏在体内,不兴风作浪;可要是免疫力下降了——比如长期睡不好、有慢性病,或者压力大到快扛不住时,潜伏的结核菌就可能“复活”,引发活动性肺结核。正因为这样,肺结核常被称为免疫力的“晴雨表”,早识别、早处理对防控疾病特别重要。
肺结核五大预警信号,要记牢
- 咳嗽超过2周,别不当回事
咳嗽超过2周是肺结核最典型的信号。一开始可能只是干咳,慢慢会有痰,有的还会因为肺部组织被破坏而胸口疼。和普通感冒咳嗽不一样,这种咳嗽会一天天变厉害,不会轻易好转。 - 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要警惕
大概70%的患者会有“午后低热”——体温在37.5℃到38.5℃之间,像有“生物钟”一样,下午升、晚上降;还有60%的人会夜间盗汗,一觉醒来浑身湿透,得频繁换睡衣床单。 - 没减肥却突然瘦了,得留意
没刻意节食、运动,6-8周内体重掉了10%以上(比如原来100斤,突然瘦到90斤以内),还总没胃口,这可能是结核菌在消耗身体能量,得赶紧查。 - 痰里带血,别大意
20%-30%的患者会痰里带血,一般只是少量血丝,也没有明显原因。要和支气管扩张等病区分开——肺结核的出血大多是偶尔的血丝,不是大口咯血。 - 总觉得累,歇不过来
明明没干什么重活,却总觉得疲乏,就算睡够了也缓不过来。这是因为体内炎症一直在消耗能量,得重视。
肺结核怎么诊断?分三步
第一步:拍片子看肺部
拍胸片能看到肺部有没有阴影、空洞这类典型的结核病灶;要是想查得更细,比如肺尖、纵隔这些隐蔽地方的小病灶(连5mm以下的都能看见),可以做高分辨率CT,检出率高达95%。
第二步:查痰找结核菌
最基础的是痰涂片查抗酸杆菌,有50%-60%的概率能查到;现在还有分子诊断技术(比如Xpert MTB/RIF),2小时就能出结果,还能同时查有没有利福平耐药。
第三步:查体内的免疫反应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是查体内有没有针对结核菌的特异性T细胞,能区分是打了卡介苗还是真的感染了,准确率超过90%,适合免疫力正常的人筛查。
PPD试验(结核菌素试验)怎么看结果?
做PPD试验要注意这几点:
- 看结果的时间:必须在48-72小时内量硬结大小,早了或晚了都不准;
- 硬结大小的意义:5-9mm可能是以前感染过或打了卡介苗;10-14mm得结合症状一起看;超过15mm,或者有水疱、坏死,大概率是活动性感染;
- 特殊人群要注意:免疫力低的人(比如癌症化疗、吃激素的),只要硬结超过5mm就得重视。
出现疑似症状,就诊前要准备这些
如果有上面说的疑似症状,建议这么做:
- 赶紧挂呼吸科门诊,最好选结核病定点医院(更专业);
- 留3份早晨的痰(能让结核菌检出率提高30%);
- 记一下最近2个月的体重变化,尽量精确到0.5公斤(比如100斤、99.5斤这样);
- 把以前拍的胸片、CT片子找出来,方便医生对比病灶有没有变化。
要提醒的是:肺结核得由专科医生结合症状、片子和检查结果一起诊断,治疗方案也得根据个人情况定,全程都得听专业医生的。早发现、早治疗,肺结核大多能治好,别因为怕麻烦就拖着——耽误时间只会让病情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