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核心问题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如果血管狭窄超过50%,心肌的供氧和需氧会出现失衡。典型表现为劳力性胸痛——干活或运动时胸口像被压榨一样疼,还可能向左肩放射,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需要明确的是,冠心病属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心肌病不是同一类疾病,治疗重点在于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荷。
心律失常的识别与管理
早搏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心慌或心前区不适。诊断评估需遵循三个步骤:
- 动态心电监测: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明确早搏类型(房性/室性)及发作频率;
- 风险分层:偶发早搏(每分钟少于5次)且不影响血液循环的,优先尝试非药物干预;频发早搏(每分钟≥5次)且症状明显的,需考虑药物干预;
- 治疗方案:β受体阻滞剂是一线用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控制心律,具体用药需经心电生理评估后确定。
长期药物治疗的核心策略
有研究证明,规范用药能显著改善预后: 抗血小板治疗 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是基础药物,需长期服用,同时要注意监测出血风险。
降脂稳定斑块治疗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治疗目标是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需定期监测肝酶及肌酶变化。
综合管理方案
-
症状监测体系
- 胸痛持续超过15分钟,要及时排查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梗);
- 活动耐量下降(比如原来能走1000米,现在走500米就累),可能提示心功能减退;
- 可以记症状日记,追踪早搏的发作频率和诱因(比如情绪激动、熬夜后容易发作)。
-
生活方式干预
- 营养方案:采用地中海饮食,每天吃≥400克新鲜蔬果;
- 运动处方:每周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40分钟),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70-年龄”次/分(比如60岁就是110次/分左右);
- 睡眠管理: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7-8小时高质量睡眠。
-
心理康复干预
- 正念减压:每天做10分钟腹式呼吸训练;
- 认知调整:列一份“症状应对清单”(比如心慌时先坐下来深呼吸),缓解疾病焦虑;
- 社会支持:参与心脏康复团体活动,获取专业指导和同伴支持。
治疗认知更新
最新研究显示,坚持规范治疗的患者,5年内心血管事件风险可降低35%-45%。需纠正两个常见误区:
- 误区纠正:症状缓解不代表血管病变消失,只是病情暂时控制住了;
- 科学认知:保健品没有足够临床证据,不能代替正规基础治疗。
定期随访要重点关注三个核心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mmol/L、血压<130/80mmHg、空腹血糖<6.1mmol/L,这三项是防控心血管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