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每日糖分摄入量已达百年前的20倍,这种饮食习惯的变化,直接导致龋齿(虫牙)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果牙齿开始对冷热敏感,或者嚼东西时疼,通常说明牙的硬组织已经受到了不可逆的伤害,得特别注意。
龋齿形成的生物化学机制
口腔里的变形链球菌等致龋细菌,会把吃进去的糖变成胞外多糖,形成粘在牙上很难去掉的牙菌斑——这种由葡聚糖组成的细菌团粘力很强,它们代谢产生的乳酸一直腐蚀牙面。当口腔pH值降到5.5以下时,牙釉质里的羟基磷灰石晶体会开始溶解,形成肉眼看不到的微小脱矿点。随着脱矿面积扩大,牙本质小管暴露后,外界的刺激就更容易传到牙里面,引发典型的牙痛。
龋齿发展的临床分期特征
早期龋坏会让牙上出现白垩色的小斑点,这时候问题还只在牙釉质表层;到了中龋,牙面上会有能看见的小坑,吃冷热酸甜的东西会短暂疼一下;深龋的话,已经伤到牙本质深层,快碰到牙髓了,塞东西会疼,而且疼会持续一会儿;如果龋坏冲破了牙髓的防线,就会得不可逆的牙髓炎,会自己突然疼起来,还会放射性地牵连到旁边的脸或头。
现代牙体修复技术进展
现在补牙用的纳米复合树脂,抗压强度能达到400MPa,能有效恢复牙的形状和功能;显微根管治疗用40倍的手术显微镜帮忙,加上超声工具和臭氧灭菌,能把根管清理得更干净;要是牙缺损严重,全冠修复能加固牙齿,避免裂开;数字化取模还能让修复体更贴合。
科学护牙实践指南
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和牙面呈45度角轻轻震颤,每次刷够2分钟;选刷毛硬度适中的牙刷,电动牙刷的震动频率建议在30000-40000次/分钟;每天用牙线或间隙刷清理牙缝,每周用2次含氟凝胶涂在牙上;多嚼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能促进唾液分泌,唾液的缓冲作用可以中和口腔里的酸。
饮食干预与菌群管理
奶酪里的酪蛋白和钙磷复合物能帮助牙齿再矿化,饭后嚼30秒奶酪,能让口腔pH值回升0.5个单位;坚果的机械摩擦能帮着去掉牙面上的菌斑,但别吃太多;无糖饮料里的多元醇虽然不会产酸,但喝太多可能打乱肠道菌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游离糖的摄入量要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
龋齿防治要定期做口腔检查,建议每6-12个月洗一次牙,做一次龋齿风险评估;磨牙窝沟深的话,及时做窝沟封闭能预防70%以上的咬合面龋齿;早期龋坏可以用再矿化治疗转好,要是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牙洞,就得赶紧补。保持好的口腔卫生和合理的饮食,是预防牙齿“空心”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