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前后不少人会遇到牙龈肿胀、出血的情况,这和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密切相关。雌激素升高可能让牙龈对细菌的刺激更敏感,黄体酮变化则会影响牙龈的修复能力。虽然这种情况很常见,但通过科学护理能有效缓解。
激素波动为什么会影响牙龈?
经期前后的激素变化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牙龈健康:一是雌激素升高会增加牙龈对炎症的敏感度——就算菌斑量和平时一样,也可能引发更明显的红肿;二是黄体酮变化会减慢牙龈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让牙龈修复得更慢。美国牙科协会的研究发现,经期前牙龈炎症指数平均会上升28%,不过每个人的情况差异很大,得结合自身状况调整护理方案。
日常基础护理要做好这几点
- 用改良巴氏刷牙法(把牙刷斜45度放在牙龈和牙齿交界处,小范围轻刷),每天刷2次,每次2分钟;同时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齿邻面的缝隙。
- 选刷毛直径≤0.15mm的超软毛牙刷,减少对敏感牙龈的刺激。
- 平时用含氟牙膏,经期前3天可以换成低磨损的儿童牙膏,更温和。
饮食上可以这么吃
多吃不同颜色的营养食物,帮牙龈维持健康:
- 红色食物比如西红柿,含有维生素P,能增强毛细血管的韧性,减少出血;
- 橙色食物比如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有抗氧化作用;
- 绿色食物比如西蓝花,含生物类黄酮,有助于稳定牙龈状态。
急性肿痛时怎么处理
如果突然出现牙龈肿痛,可以试试这几步:
- 局部冷敷:用24℃的冷敷袋敷在疼痛侧的脸颊上,每次15分钟,能缓解肿胀和疼痛;
- 漱口护理:用38℃的温盐水(半杯温水加小半勺盐),或者含0.05%氯己定的漱口水漱口,帮助清洁口腔;
- 如果疼痛很严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镇痛药物。
跟着月经周期调整护理重点
可以根据月经的不同阶段,调整口腔护理的侧重点:
- 月经第1-2天:重点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避免用力刷刺激牙龈;
- 第3-4天:增加牙间清洁工具(比如牙缝刷),专门清理后牙区域的缝隙;
- 第5-6天:用菌斑显示剂(能染出没刷干净的菌斑)检测清洁效果,针对性补刷;
- 第7-14天:强化牙线的使用技巧,确保邻面牙缝都能清洁到位;
- 第15-28天:恢复平时的常规口腔护理程序就行。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如果遇到以下症状,别犹豫,赶紧去牙科就诊:
- 牙龈持续出血超过24小时还没停止;
- 面部出现不对称的肿胀(比如一边脸比另一边肿很多);
- 张口度小于3指宽度(张开嘴塞不下3个手指头);
- 体温超过38.3℃持续不退;
- 经期结束后,牙龈问题还持续超过7天。
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经期牙龈问题反复出现,可能和全身性疾病有关,建议每年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排查潜在问题。
还有这些小方法能辅助缓解
- 穴位按压:按压虎口处的合谷穴,再配合足背第2、3跖骨间的内庭穴,每次持续30秒,能帮助减轻疼痛;
- 自制漱口水:240ml温水中加入1/4茶匙小苏打,搅拌均匀后漱口,能调节口腔pH值,缓解不适。
总的来说,经期牙龈问题是激素波动引起的常见现象,不用太慌。只要做好日常科学护理——比如正确刷牙、调整饮食、按周期护理,就能有效缓解。如果出现严重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平时也要注意定期检查口腔,这样才能让牙龈在经期也保持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