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是耳朵下方负责分泌唾液的腺体,平时安安静静,但一旦出现疼痛、肿胀、溃疡或肿块,可能是身体在发出预警。下面我们就聊聊腮腺区常见问题的原因、表现和应对方法。
病毒或细菌感染:肿起来的常见原因
流行性腮腺炎是病毒闹的,典型表现是耳垂周围肿得圆滚滚的,还会一直发烧。要注意,成人得这个病比孩子更容易出并发症——比如男生可能会睾丸疼痛,女生可能出现卵巢不适。而细菌感染大多是因为腮腺的导管堵了,像术后长期卧床、脱水的人容易得,这时上排第二颗大牙对应的腮帮子位置会流出脓样分泌物,得听医生的话用抗生素。
导管结石:吃饭时更疼的“幕后黑手”
最近检查发现,腮腺导管里长结石的人变多了。结石堵在导管里,唾液流不出去,最典型的就是吃饭时疼得更厉害——因为吃饭会刺激唾液分泌,越分泌越堵,胀得更疼,这叫“餐后疼痛”。现在用CT定位后,90%的人可以做微创取石,不用开刀,恢复快。
黏膜溃疡:脸颊内侧的“疼点”
脸颊内侧的溃疡常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般长一个2-3厘米的溃疡,疼起来还会往周围放射。医生通常会建议用含氧化锌的外用膏促进愈合,同时别吃辣的、酸的刺激它。另外,用0.12%氯己定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干净,防止感染加重。
肿块:良性居多,但要警惕这些信号
腮腺区的肿块80%左右是良性的,但如果出现这几个情况,一定要赶紧去查:①两周内越涨越大;②脸歪了、眼睛闭不上之类的面神经问题;③吞东西困难。先做超声检查,必要时用细针抽点组织化验才能确诊。要是肿了超过10天还没好,千万别拖着。
在家怎么护理?记住这4点
- 敷一敷:急性期用冰袋或冷毛巾敷,每次15分钟,中间歇2小时,能减轻肿胀和疼痛。
- 吃对饭:别吃酸的(比如橘子、醋)、辣的——这些会刺激唾液分泌,越刺激越疼;尽量喝温凉的粥、汤之类的流质食物。
- 护口腔:用医生推荐的抗菌漱口水漱口,减少细菌在口腔里“扎根”。
- 补营养:多吃点含维生素B(比如粗粮、瘦肉)和锌(比如坚果、海鲜)的食物,帮黏膜快点修复。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急诊!
- 发烧超过39℃,吃了退烧药也退不下去;
- 突然吞不下东西、说话不清楚;
- 一侧脸突然歪了、嘴角流口水;
- 孩子突然发呆、昏迷或者抽风;
- 疼了3天还没缓解。
总的来说,70%的腮腺区疼痛都能通过早期干预控制住。疼痛、肿胀这些都是身体的“警报”,要是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没好转,一定要去专科医生那做检查。记住,别自己乱吃药,按医生的指导来才不会耽误病情。

